“毛愣”性格耿耿于怀
其实小的时候,因为我的毛愣⑥性格,没少吃亏,因为这个还闯过祸,我脖子上的小伤疤就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1954年,也就是我十一岁的那年,有一次我上树去掏麻雀,结果就从树上掉了下来。我还记得当时我是头先着地的,就把脖子给摔了。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脖子这块儿是神经最多的地方,要是当时一个寸劲儿,就很有可能造成终生的遗憾。虽然当时没碰到神经,但是还是把脖子这块的骨头给摔着了,现在这里摸起来,都要比其他的地方高出一块。那个时候看病特别便宜,没有现在这么贵,但是也没有什么好药,印象中,我当时就一直涂红药水和紫药水,再没有别的药了。
现在想想,当时也不知道怎么了,男孩子都觉得上树好玩儿,又因为我跟男孩子打成一片,所以也就经常上树。我们虽然是去掏麻雀,但是其实我们也不吃这东西,包括麻雀蛋我们都不吃,纯粹的就是玩儿。我们把小麻雀掏出来,喂它吃东西,然后再给放回去。
小的时候还有一件事儿,让我后来一直耿耿于怀,如果说之前掏麻雀受的是身体上的伤害,那么后来的这件事儿,则是心理上的伤害。
我们还在哈尔滨的时候,对门住的是一个货郎,叫张万。他家里挺困难的,后来好不容易找了个媳妇,是日本战犯留下的慰安妇,回不去日本了,张万就把她给领回家了,两个人结了婚,但是这个女人很快就死了。张万把那个日本女人领回家的时候,她还带了一条狗,是个白色的短毛狗,叫“弥士”,是个日本名字。那个女人死了之后,张万就把弥士给了我们家,那个狗特别聪明,鼻子特别尖。春节的时候我们家要是包饺子,它能闻出来,想吃,但是如果我们跟它说“不许吃”,它就能听懂,真的不去吃,还会乖乖地坐在那儿帮忙看着。
弥士平时特别好养,那会儿大家的家庭条件都不好,都挺困难的,所以我们家自然也就没刻意给它弄过什么吃的,基本上都是我吃什么就给它吃什么,它从来不挑。但是其实我看着还是会心疼的,所以我其实不赞成大家养宠物,因为只要养了你就得管它,毕竟那也是一条生命。
在我们家养弥士的同时,我们还养了很多小鸭子,但很奇怪的是,弥士从来不去伤害那些小鸭子,而且有别的野鸭子上我们家的院子里欺负我们家养的鸭子的时候,弥士还会上去阻拦,它会去咬别的鸭子,把它们撵出大门去,但是从来不碰我们家自己的鸭子,它能够分辨出哪些是我们家的鸭子,哪些是别人家的鸭子。有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们家的这个狗真的是很聪明,跟人似的,就是不会说话。
我每天回家,弥士肯定会在门口等着我,接我回家,平时它在我们家也不用拴着,因为它根本不乱跑,也不会伤人。我们家隔壁的一户人家,特别有钱,他们家养了一条大黄狗,就是特别大的那种,平时都是拴着的,但是有一天不知道怎么跑出来了,就跟弥士打了起来。
我一听说弥士跟大黄狗打架了,就赶紧拿着烧火的那种特别长的炉铲子跑了出去,只见它们两个正激烈地打来打去。因为弥士比大黄狗要小很多,自然打不过它,所以我就着急了,开始拿炉铲子打那个大黄狗,但是根本没有任何作用,两条狗就滚来滚去的,也不理我。我就开始拽着大黄狗,想让它们两个分开,但是也没用,根本就扯不开它们两个,后来它们就开始互相咬嘴,这可就把我直接给吓坏了,我也拉不开,还摔在了地上。它们俩就在我的头上互相咬,周围的大人看到我摔在地上不动了,赶紧过来把两条狗拉开,一看我已经昏过去了。虽然它们两个打得很激烈,可都没怎么受伤,我却被吓到了,据说我足足睡了一天一夜,就是完全昏迷过去了,我记得我醒的时候妈妈还在哭呢,都以为我快死了。那一次的事情,不光把我吓到了,奶奶、爸爸、妈妈也都被吓得够呛。
我记得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政府号召要打狗,五十年代,好像很多地方都在打狗。我们家屋里有个小地窖,主要是冬天的时候用于存储土豆之类的蔬菜的,我听说要打狗,我就把弥士藏在地窖里面去了。因为我们家邻居都知道我们家养狗,就跟上面反应说我们家有狗,结果就有人来我们家搜查,不过我已经把狗提前藏起来了,所以那些人什么都没找到就走了。第一次躲过去了,可谁知道后来又打了一次狗,这次弥士就没躲过去,等我回到家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拉着走了,而且那些打狗的人还把我说了一顿,告诉我不能养狗之类的。弥士被拉走之后,我回到家就使劲哭,特别伤心,因为弥士在我们家养了大概三年的时间,我们是很有感情的,他特别聪明。
人家都说狗会一直记住它的第一个主人,但是弥士是个例外。因为我们家跟它原来的主人就住在一个院子里面,所以当它来到我们家的时候,并没有认生。我记得弥士被抓走之后,我那个伤心难过的样子就跟爸爸妈妈去世了似的,连续好几天都没好好吃饭,心里实在是承受不了。
到现在我还能回忆起弥士被抓走时的情景,特别让人难受,它被抓走的时候,我一直哭,它也一直回头看。本来我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再加上弥士的聪明懂事,就让我更加地难以割舍。从那儿以后,我就再也不养宠物了,因为我实在是承受不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疼痛。
那个年代特有的感情
大家都说东北人是非常开朗豁达的,就是比较大度的那种,在我小的时候看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很热心肠。
1955年到1958年之间,因为爸爸在吉林工作,而我们还都住在哈尔滨,他一年才回来两三次,所以他基本上很少帮家里干活。在我的印象中,我们家总是非常困难,我妈妈每天都省着吃。爸爸不在家的时候,如果家里有重活儿,母亲干不了的话,就得请街坊邻居来帮忙。因为那会儿大家的关系都特别好,我们要是谁家有点儿什么困难,七八里以外的人都能知道,都会来帮忙。不像现在,现在就算是住对门都不认识,要是在电梯里碰到人都不带打招呼的,现在人们都已经没有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现在的哈尔滨香坊区火车站
我们那会儿大家都是互相的,就好比说你有什么困难的时候我去帮你,等我有困难的时候,你也会来帮我。那时候大家都比较善良,只要有困难,不用开口,就会有很多人来帮忙,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大家也都能够做到其乐融融。
现在我还经常怀念以前的生活,因为那段日子是最纯洁的,大家的心都是清澈透明的,可是现在这种状况就没有了,再也看不到了。
我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的身体一直都挺好的,那个年代似乎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么一说,只是我妈妈的手特别巧,像是绣花之类的东西,她都能做得特别好。那种小工艺品,我妈妈能做得特别像,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她就经常用面给我做小鸡之类的小玩具玩儿。我还记得,当时那个小鸡的眼睛都是用黄豆做的,我妈妈每次都是把黄豆弄成两半,然后在上面点个小红点儿,特别活灵活现。当然除了小鸡以外,她还给我们做过小蛇,小蛇是用向日葵的杆子做的。我们家的孩子从小就不缺玩具,就是因为我妈妈的一双巧手。
注释:
①范家屯:范家屯镇隶属于吉林省四平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东部与省会长春接壤,西部距公主岭市30公里,于2002年11月29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
②解放长春:即长春围困战,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的一场围城战,于1948年5月23日到10月19日,由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进攻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驻守的长春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