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掇“菁”撷华--离休教师李菁之回忆录 第16节

点击:

1981年,我教的首届高中毕业班,右起第五位是我

这是我带的首届高中毕业生,也是我结束牛棚生活、恢复教师身份后最为骄傲的一批学生。当时我还把自己的邮票收藏办成简单的展览给学生们参观。因为那时候没有电话,跟家人和朋友联系多通过信件来往。我感觉邮票很不错,不止看着漂亮,而且还很有纪念意义。于是我养成了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来收藏的习惯,慢慢地攒了很多。后来我的学生们发现了,他们都想看看。但是一个一个地传阅很麻烦,有的学生就建议,不如办成个展览,那样大家能都看到了。我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在1983年搞了一次邮票展览。

当时我的邮票收藏大概有二三百张,种类比较少,主要有风景类的邮票、历史类和人物类的邮票。虽说是公开展览,其实办得很简单。找了一间大办公室,摆了二十多张课桌在屋子中间,书桌上铺一张16开的白色办公纸,邮票按照类别放在上面,不能粘贴,在每个邮票旁边写上说明,然后压上玻璃。学生只能低头弯腰地看,虽然比较简陋,但在当时来说还是挺新鲜的。

全校总共36个班,每个班的学生都参观了这次比较简陋的集邮展。为了能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看到,我还特意多办了几天,一直把这个办公室的门敞开着。此后在很多同学的日记里、作文里拿这个当题材来写。这对学生的写作是有一定的刺激作用的,因为当时的生活相比现如今的生活来说是简单、枯燥、乏味,尤其是农村的学生,一出作文题一个劲摇头,因为他们实在是没什么可写的。邮票展览对写作练习很有帮助,便于学生打开思路。有了邮票做引子就可以启发好多学生的写作灵感,抒情,记述,发挥联想,甚至是评论邮票的好坏,总之孩子们可写文章的方向就多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尝试把集邮和教学联系了起来。

1984年,通过我的刻苦努力,被北京市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的光荣称号。这与我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大胆尝试是分不开的。

教学和集邮的完美结合

1987年7月是我被调到北京十八中学当老师的第3年,当时正好放暑假,在革命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全国青少年集邮展览”,参观回来后我有颇多感想。原来正规的邮票展览非常复杂,每个邮票都要有贴片、护邮袋、展框。可不是随便铺张纸,压上玻璃,有些说明文字那么简单。

在参观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在全国的集邮界很有名气的邮票设计家,叫孙传哲。他看见我戴着十八中的校徽,问:“你是老师?”我说:“是的,我是十八中的老师。”他问:“你怎么没有带学生来?”我告诉他:“学生都放假了。”他说:“你们学校也可以开展一下集邮活动啊!这个邮票那真是百科全书,包罗万象。你领着学生要是把这项工作搞好了,对教育学生,提高知识水平,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一想也是,青年集邮展别人能办到,我们也能做到。凭着以前那次集邮展的经验,我们往正规方向学习靠拢就行了。受他的启示,我萌发了组织集邮协会的想法。

这就是当时孙传哲给我签名的信封

回到学校我联络了两个喜欢集邮的老师,跟他们商量办集邮协会的事。他们说:“你挑头,咱们组织一个集邮协会。”于是我写材料,跟领导请示,上丰台区集邮协会申请。等丰台集邮协会正式批准,再到市集邮协会备案,所有的该办的手续全都办齐全了,已经到了年末。

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1987年12月26日,北京十八中学集邮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陆续有17位老师和130多名同学报名参加,学校的领导也有人参加,3个校长,还有一个主任。校长担任十八中学集邮协会的会长,主管思想教育的副校长是协会的副会长,我担任秘书长,下边还有两个理事,一个是团委书记,一个是工会主席。

开始的作法就是搞橱窗展览,由集邮协会负责,每月搞一次,叫《博览集邮》。主题是“历史上的今天”,用邮票展示历史上的这个月都有什么重大事件、重要人物。这些参加展览的邮票基本上是我的,也有向别的老师临时借用的,还有到集邮市场上买的。

当时在十八中学第一次办集邮展,还制作了纪念封,全部是大家自己动手制作的。纪念封是自己用纸糊的,邮戳是学生自己刻的,纪念封上面的字是找学生家长给印的,邮票是买的。十八中学旁边有一个印刷厂,有个同学家长就在这个印刷厂上班,我们做自己的纪念封的时候,得到了这个家长的大力支持,他无偿地为我们出力,印字,烫金,真是非常感谢他的付出。

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样式,一起动手制作。这次展览的题目是教导处的一个老师定的,叫做“美的享受”。当时对这次参展的邮票要求不高,能成系统的展示就可以,单独的邮票也可以,只要能说明问题都能参展。展览持续了3天,把生物实验室给摆满了,全校24个班的老师和同学都来参观。

后来我们几乎每一年都出纪念封。记得第四届的时候还被市里评为先进集体,集邮协会在礼士路对面的大礼堂开会,全市的各个单位都去参加。其中参加的中学只有我们十八中连续四五年获得先进荣誉。

自己动手制作纪念封

十八中学集邮协会的首张纪念封

十八中学集邮协会自成立之后,先后办理了“迎新集邮展”、庆祝祖国四十华诞的主题集邮展、展示亚运风采的体育题材展、歌颂“雷锋精神”的教育展、祖国五十周年华诞主题展、喜迎香港回归展、庆祝澳门回归展、庆祝十八中学成立12周年展等大型展览;同时先后制作了《世界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幸福的源泉》、《我们的集邮协会》等多部邮集;以校园集邮实例编演了电视系列短剧《方寸情怀》,用同学们在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激发青少年的集邮热情。该电视系列短剧还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极大地鼓励了同学们,并且成为自发集邮的动力。

每个学期的表彰会上,我们集邮协会还专门奖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精美的邮品。我们还曾组织历届毕业班的同学参与《中外文学》专题邮集的说明编写工作,有地理老师组编的《环境保护》专题,生物老师组编的《野生动植物》专题,外语老师组编的《历史上的今天》专题等等。一些同学还经常针对不同的集邮展览发表文章和诗词。久而久之,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学和集邮的完美结合

我们还把邮展送到部队、兄弟学校,甚至繁华的街头,带动了周围不少人加入到集邮爱好者的行列。每年都由校领导,也是我们集邮协会的会长、副会长带队参加北京市少年宫联合举办的青少年“集邮活动日”比赛。诸如此类的大小集邮活动,我们一直不停地举办和参加,给教学工作增添了很多特色,学校方面也对集邮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到后来是有求必应,在资金和人力方面的支持毫不含糊。

全国集邮先进集体称号

除了集邮展览以外,“历史上的今天”这项组织活动会举出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这对于学生来讲帮助很大。这个邮票对学生最有好处的第一个是语文,其次是历史,再就是政治时事,对同学在文科类的学习上影响最深。我还把邮票知识引入课堂,布置同学们写邮票说明,从邮票的样式、图案、主题出发,展开介绍说明,再加上自己的感想,从平常的小知识点着手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史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