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有他坐镇在家里,流言蜚语就会少一些。外祖父的打扮有些满清的遗风,扎一个小辫在脑后。他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虽然双目失明,但是他自己的事情还是不用我们多操心的,一些生活起居方面的事情都是自己来做。
我们农村的厕所下面都是一个方池子,粪便都在这个池子里积存着,施肥时就把这些粪便拉到地里作肥料。有一次我外祖父去厕所大便,我和母亲到外面干活去了。回来以后,我们发现外祖父掉进厕所下的池子里上不来。我和母亲想尽办法把他拉了出来,又到河里给他洗干净。之后我们就不再让外祖父自己上厕所了,家里放个屎盆,尽量让他老人家在家里大小便。平时吃饭时,我们也尽量让外祖父能够吃好些。家里有一点白面,我们都会把它做成面条给外祖父吃。我和母亲一直吃白薯面,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全家才能吃上点白面。
那段日子过得非常艰难。村里的一部分恶人,欺负我母亲没有丈夫可以依靠,也从来不把我们家人当回事。有一家邻居非常坏,盖房子时侵占我们的宅基地,房子还修得特别高,把我们家的太阳光线都遮住了。村里的人都愤愤不平,但也不愿帮助我家。我母亲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妇女,我外祖父眼睛不好也出不了门,都不懂怎么去做。尽管那家在村里势力挺大,家里有房、有地、有羊、有马,还有好几个青壮年劳动力,但我觉得他们太欺负人了,就跑到镇政府去告状。镇政府知道这件事后批评了他们,并勒令他们限期整改。因为这件事,村里人都对我刮目相看,在我母亲面前也一个劲儿夸我,说这个小丫头还真厉害。
偷偷上学去
“土改”之后,家境好了一些,我姐姐不愿意去上学,加上家里有一大堆农活等着去干,离开了她根本就不行。母亲也不准我去上学,不过我根本听不进去,我向往读书的生活。
那段时间每天早上我都很早起床,然后赶紧到外边拾柴火。每次割草我都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山上树林里。而臧家村小学就在我从河岸割草后回家的必经之路上。从河边提着草往回走,如果在学校附近看到有孩子玩,我就会和他们一起玩。不过玩之前,我还必须要把草藏起来。除了怕割好的草丢了之外,还害怕我母亲顺着这些痕迹来到这里发现我。如果她看到我在这里玩,肯定是要骂我的。
第一次去学校也是很偶然的。那天我在去干活的路上看见很多同龄人背着小书包跑,我也挺好奇的,就跟着去了。学校在我们村东头的一个大院里。大门进去以后有几间房子,南面是一间大教室,北面有两三间小平房作为老师的办公室。多年以后,我回到老家再去学校看时,那里已经变了些模样,地方大了一点,有了好几间明亮的大教室,外面有了体育场。
当时我在教室里转悠了一圈,上课时我就出去了。虽然我非常羡慕那些学生,也很想读书,但我还要去挖野菜。没想到出门时撞到了上课的老师,刚好他是我同村的臧国安哥哥,与我也比较熟。这位老师看见了我以后,就让我进去听课。虽然我个子小,但是前排已经没有座位了,教室全都坐满了,我就到最后面搬了个凳子坐下。坐在那里,我觉得什么都新鲜,也非常兴奋。不过那一次上课我什么也没有听懂,而且野菜还没有挖,因此听完一节课我就跑了。
我现在还记得,我人生中在学校上的第一节课是数学课,所以以后一直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当时全校只有臧国安哥哥一个老师,他负责教所有的课程。
逐渐地,如果出去干活路过学校时正好是上学的时间,我就会偷偷跑到教室里听课。记得我那个哥哥经常会教我一些知识,也总是拉我进去听课。那时臧家村小学的教室不像现在的学校那样一班一个教室,而是一个大教室里有4个班,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有。老师会按照年级顺序轮流上课,别的年级上课时我们做作业。每次听课时我都是提心吊胆的,害怕母亲来学校找我。我经常在母亲和姐姐去地里干活时偷跑出来,她们回家如果看到我不在家,很可能四处找我而找到这里来,所以每次下课后我都立刻抱着自己割好的草或挖得的野菜跑回家去。
我那时候虽然调皮,不过也不是为了和大家一起玩才跟着去上课的。我知道上学的机会很难得,因此上课时候总是特别认真。老师讲课时,隔一段时间就会提问题,有时候问到我,我都能答得出来。老师讲的内容很多,我也能跟得上进度。
在这个学校里上学都不用交钱,因此我也没有被赶出来。来我们村里下乡工作的干部是一个特别心善的孙淑得阿姨,看到我用木棒在地上写字,就给我买了一个石板和一盒石笔。那时不像现在都用铅笔和本子,我们都是用石笔在石板上写字,擦了以后还可以循环使用。这些用具我从不敢让母亲看见,也非常害怕她知道我上学的事,下学后就把石板、石笔藏起来。后来孙淑得阿姨、臧国安哥哥说服了我的母亲,母亲便同意让我上学了,还给我做了一个布袋子用来装石板,又用纸板做了一个石笔盒,让我把石笔放在里边。
正式去上学
在我隐瞒自己偷偷上学的事情一两年后,臧国安哥哥向我母亲交待了此事,在我们村里住的镇干部孙淑得阿姨也与她沟通。他们都说孩子该上学了,不能连大字都不识几个,一辈子种地。后来母亲同意了,不过她对我说:“你要上学也行,但是地里事情多,你不干活咱们吃什么?”我说:“既然这样,那好吧,我活也干,学也上吧。”而且当时我们臧家村小学不收学费,只要缴书本费就可以。母亲同意之后,我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既要帮母亲干活,也得去学校学习,如此度过了几年时光。
我正式去学校读书是从二年级开始的。那是1949年的秋天,我当时还穿着薄薄的夹衣服,印象很深刻。早上起来我母亲和姐姐去地里干活,我就背着书包去上学。学校离我们家很近,大概走五六分钟就到了。到了下午放学后,我先回家拿劳动工具,然后去地里劳动,干不完活我们是不回家的。如果到了秋收季节,地里活特别多,我还会向老师请几天假,和母亲、姐姐一起加紧干完地里的活。
尽管平时我是一边上学一边干活,但是如果到了快考试的时候,我就会回家看书,晚上还会提前往煤油灯里加点油,也会看到很晚。母亲很体贴我,第二天的活通常都不用我去干了。因此,我的成绩还是比较好的,不敢说一定名列前茅,但起码也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每次考完试,我都会告诉母亲我的成绩,让她高兴高兴。有时候她也会笑骂我几句,说我聪明,能够拿很高的分数,就是不好好干活。总体来说,母亲对我的学习还比较满意,姐姐更绝对支持我上学读书。虽然她自己不喜欢学习,仅能识一点字,但是她非常希望我能学更多的知识。
放学之后,空闲时会给母亲、嫂子和姐姐说一些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她们很喜欢听。不过我听嫂子说,她小时候不爱上学,所以在学校里也没待几天。家里人都不愿意上学,全家我就是文化最高的了。
当时在我们学校里,不光是我们村的,还有陈家沟村、谭家村的学生近一百人,只有两个教室,地方也不是很大,所以教室都坐满了。年少的我比较活泼,爱玩,和所有同学的关系都处得挺好。我在学校里成绩较好,和老师的关系也非常好,不过没有担任过班长、学习委员什么的。主要是因为家里还有一堆活等着我干,根本没有时间做班干部,再加上是跳级生,基础还是不扎实。不过到了古现小学以后,我终于了却了这一桩遗憾事,当上了班里的学习委员、少先队副大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