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宿世芳回忆录 第12节

点击:

1948年2月,刘少奇依据“十二月会议”精神,向中共中央提出合并晋察冀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建议,中央采纳了他的建议,于5月9日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刘少奇兼任第一书记,薄一波为第二书记,聂荣臻为第三书记。两个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委。

8月16日,华北人民政府于平山成立,主席董必武,副主席薄一波、蓝公武、杨秀峰。

我返回定县几天后,华北人民政府就成立了。边贸总公司由定县迁到平山,改为华北贸易总公司(以下简称华贸总),隶属于华北人民政府工商部,姚依林任工商部部长,林海云任副部长兼总经理。当时华北贸易总公司下设四个处:一处搞对外贸易,二处搞国内贸易,三处搞运输,四处搞物价。我被分配到一处当科员,王晓楼是我们的处长。我们的办公地点是地主的房子,由于我们的人员多、车辆牲口多,我们占了一大片地方,搭了好多大席棚。 

2001 年6 月,宿世芳夫妇和林海云部长在杭州西湖合影

左起:宿世芳、林海云、刘钢

遇难呈祥

国民党不甘心在华北战场的失败,经常派出空军袭扰、轰炸解放区后方机关。我也在此时经历了一次生命危险。

记得那是1948年麦熟季节,华贸总公司由于驻地目标大、房舍好、院落大、席棚大又多,被敌人误认为是华北人民政府的所在地,成了轰炸的重点。一天上午,国民党派出六架飞机对我们狂轰滥炸。我记得当时一听到敌机的轰炸声,别的同志都迅速地躲到了野外,我因为收拾文件迟了一步,被截在了前院。敌机先是用机枪扫射,后是投弹轰炸。我听见“轰”地一声巨响,就赶忙跑到后院去看,后院已经被炸平,就在这一瞬间,我刚刚脱身的前院又被炸毁了,真是太惊险了!当时我已无处存身,只好只身跑到野外,一直躲到太阳下山时才回来。先回来的同志看到我们的前后院都被炸毁,以为我没有逃出来,必定已经牺牲了。后来竟然见我毫发无损地回来了!这真是遇难呈祥,大家都喜出望外。

多年后,在外贸部的大会上,林海云部长讲到当年敌机轰炸的情景时,还戏说:“宿世芳不怕美国飞机。”大家听了都惊讶不已。

那次轰炸,只有我和一位大师傅没有及时逃出去,大师傅不幸牺牲了,而我侥幸脱险,现在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大轰炸过后的一段时间,我们都是上午在防空洞里躲飞机,下午出来工作。我们都知道,下午飞机就不会再出来了,因为它下午出来晚上就飞不回去了。

敌机轰炸之后不久,华北人民政府迁驻元氏县南铜冶,华贸总迁驻元氏县北铜冶。工作中对外贸易来往的电报很多,我负责抄写电文、起草电报文稿,王晓楼处长过目审阅、修改,总经理林海云签发。电文的要求很高,常用文言文书写,年月日都有代码。王处长当过老师和县长,他的文化水平高,经常指点我如何起草文稿,还帮助我修改电文,在他的教导下,我潜心学习,进步很快。渐渐地,我的电文书写得内容准确、整齐美观、文言文水平也大有长进,这引起了林海云对我的注意。开会时,他常叫我到他身边坐,跟他谈话。

送黄金单据

当时中央有一个特别会计科,为中央专管黄金。解放区的黄金都要统一上缴给中央,报送单据,黄金留在原解放区,再由中央调拨使用。

1948年秋,林海云点名我将一套黄金单据报送给中央特别会计科。我就从华北贸总驻地元氏县北铜冶出发,骑着自行车,经过石家庄,涉水过滹沱河。秋天的河水已经有些凉意,我不会游泳,一下河就晃晃悠悠,站不太稳,不免有些发怵,幸好遇到了一个救济总署的干部,在他的帮助下我才顺利过河。过了河,我来到西柏坡村,找到特别会计科,将黄金单据交给了赖祖烈同志,又写了收据,这一特别任务就顺利完成了。

给朱德总司令送钢笔

那时根据地的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办公用笔比较缺乏,农村小学生用的铅笔都是从敌占区购入的。1948年,我们华贸总公司从敌占区购进一批派克钢笔,准备供中央首长用。

那年冬天,林海云派我去解放军总部将一打(即12支)派克钢笔送给朱德总司令。林海云和朱总司令是旧相识,红军时代,林海云曾任朱总司令作战科科长。

我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想着这次出差不用发愁过河,兴许还能见到敬爱的朱总司令,心里就特别高兴。于是我骑上自行车,一路上铆足了劲,猛蹬快跑,没一会儿就来到了位于石家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我找到了朱总司令的参谋潘开文,把钢笔交给他。

正在我们说话的时候,朱总司令进来了,问:“车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就在门口。”潘开文回答。

紧接着,朱总司令就转身大步走向门口,乘车走了。

我亲眼见到了朱总司令,心里异常高兴、异常激动。时隔多年,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初的场景,常常满怀自豪地跟别人提起:“那次在解放军总部,我离总司令最近,看得也最清楚。”

欢呼天津解放

1948年冬,华北贸总主要是为平津战役服务,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重点是为参加战斗部队提供粮食和取暖燃料。

华北贸总在平津外围设立了军工器材采购,采购前方急需物资。天津是华北的最大商贸城市,为了解天津的动态情报,华北贸总设立了商业信息中心,架设了电台,与天津郊区的电台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有关商业信息,如物资供求、物价行情、货市比价等。综合分析研究,及时作出解放区相关物资的调配,以保障前线的需要。

1948年底,形势发展比人意料的还好。我每个星期都到南铜冶去听姚依林的形势报告,听他讲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讲哪里打了胜仗,解放了哪些城市,以及平津战役的进展情况。他的报告里胜利的消息一串串,北平、天津的解放指日可待。形势喜人,同时也形势逼人,他号召同志们努力工作,为解放战争做出更大的贡献。

对外贸易处专搞敌占区贸易,有一部电台,设专门人员收听。1949年1月15日那天,电报收听员首先听到了天津解放的消息,他欣喜若狂,不由自主地高喊了一声:“天津解放了!”他这一喊,我们几个年轻人都被惊醒了。听到天津解放的消息,我们都激动不已,外衣也没有穿,就跑出来高喊:“天津解放了!天津解放了!”正在我们欢呼雀跃之际,王晓楼处长来到我们跟前说:“天津解放了,就不穿棉袄了?这大冷的天,忘乎所以感冒了怎么办啊!快回去!”

带队进天津

天津解放后,华北贸易总公司决定搬到天津。林海云总经理率华贸总机关由元氏县进天津。林海云时任天津市军管会党组成员,参加财经领导小组工作。

当时,我和李郁生科长等人留了下来,处理仓库里的一批物资。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清理库存,根据物资的用途,调拨给有关部门或单位。

1949年4月份,我接到天津发来的调令,要求我尽快到津,给林海云当秘书。李郁生科长决定由我带队、天津人老迟当参谋,带领大家乘火车去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