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宿世芳回忆录 第13节

点击: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从石家庄出发,经沧州到达天津。到达的时候正是晚上,一下火车,就有好多拉洋车的车夫围着我们揽活。我觉得坐在车上,让人家拉着走,那不是压迫人吗?于是就决定不坐车,要背着行李走,过去不是都背着行李走吗?老迟同志说:“离机关还远着呢,天这么晚了,我们车马劳顿一天了,行李又大,背着也走不动啊。”听他这么一说,我又提议让车拉着行李,大家跟着车走。这回大家一听都乐意了。

我们都是第一次进入大城市,沿途走着,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真是目不暇接。这样又说又笑地走着,一身的疲劳也全丢了。过了海河上的法国桥(因为是法国人建的故名法国桥,后改名为解放桥),就到达了位于解放路上的华北贸总。刚一到那儿,也没地方住,我们二十多个人就在会议室睡了一宿,第二天分配了工作。

在天津筹建新的国家机构

到达天津的第二天,我就去给林海云当秘书了。和其他刚刚解放的城市一样,天津也是百业待举,当务之急是建立新的国家机构。我就在林海云的领导下,开始了繁忙的新工作。

调配干部工作,建立商业机构

到达天津的第二天,我就去给林海云当秘书了。和其他刚刚解放的城市一样,天津也是百业待举,当务之急是建立新的国家机构。我就在林海云的领导下,开始了繁忙的新工作。

调配干部工作,建立商业机构

我到天津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林海云调配干部建立机构,先后组建了华北对外贸易公司、天津花纱布公司、华北盐业专卖局、天津煤建公司、天津信托公司、天津土产公司、天津粮食公司、天津百货公司、天津零售公司等。九大公司的建立为我党顺利接管天津创造了有利条件,为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生产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专业公司既是天津最早的国营贸易机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各专业进出口公司的雏形,它们为北平、上海等大城市建立类似的专业公司提供了经验。

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打击非法商人

1949年河北农村春旱严重,天津粮食大量外流,粮价迅速上涨。林海云组织工商部门采取措施,严禁买空卖空,限制交易量,设立粮食交易所,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并从东北急调大批粮食入关,在市场上抛售20天,即售出粮食5千余万斤。6月,冀中下雨,夏粮丰收,粮价趋于平稳。

这时,几十家投机纱布批发商聚集在法租界六号路(今哈尔滨路),在锦荣大楼设专线电话,互通消息,投机倒把,使天津纱布市场价格飞涨一倍以上。为此,林海云与黄敬等主管财经工作的市领导集中力量分析情况,研讨对策,经常彻夜不眠。几天后,市领导组织力量果断出击,查封六号路投机指挥中心,沉重打击了投机黑窝。其后,天津花纱布公司则以高开低落的方式,在20天内连续抛售棉布25万余尺,纱2千余件,平息了纱布价格的暴涨潮,打退了不法商人哄抬物价、破坏市场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稳定了物价和市场秩序,更稳定了人心。

实行新政策,帮助私营企业恢复生产

天津刚解放时,私营工业企业一时开工不足,大批工人失业。按照中央的政策,林海云组织国营贸易部门,逐步建立“收购包销、加工订货”的渠道,使一批大型私营企业开工复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刘少奇到天津视察时,还专门让林海云同志向前来取经的上海市商贸部门的领导介绍经验。

5月17日,上海市解放,国民党败退前进行大破坏,造成停电停水、工厂停工、物资紧缺、物价飞涨,群众生活非常困难。为尽快扭转上海市的经济困难局面,毛主席派陈云去上海,现场统筹解决。7月13日,林海云率领华北解放代表团,随陈云同志一同前往上海。在上海召开的会议上,确定了解决方案:各大解放区紧急调运粮、棉、煤炭、油等物资,援助上海渡过困难,尽快恢复经济。林海云回到天津后,我就协助他组织力量,迅速落实了繁重的调运任务。

进北平筹建中央贸易部

随林海云进北平

1949年7月,林海云任中央商业处副处长,姚依林为处长。他们来到北平筹备建立中央贸易部。那时的办公地址在东交民巷13号,原来是国民党信托公司,地方比较宽敞。

筹备中央贸易部时,我也随林海云一起前往北平,当时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起草《中央贸易部组织条例》,一是从华北、东北、上海等地调干部进京。

10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正式挂牌成立。12月26日,林海云被任命为中央贸易部国外贸易司司长。

亲历开国大典,心情激动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举国上下都欢庆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宿世芳被任命为国外贸易司秘书处机要室秘书的任命通知书

那天,中央贸易部的同志们都穿着新衣,举着红旗,喜气洋洋地来到天安门广场参加开国大典。作为保卫委员的我则和另外两个同事留在机关里值班,负责安全保卫工作,没能在现场参加开国大典,我们就通过听广播了解情况。当我们在广播里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我们三个都高兴地跳了起来。听到群众们的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无比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我们虽然没能亲眼见证,但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同样感到光荣和自豪。

组建其他专业公司

林海云任国外贸易司司长后,我又协助他集中力量抓了本司工作机构和所属专业公司的组建。林司长很熟悉华北财贸干部的基本情况,我又一直在他的领导之下工作,所以下属各专业公司领导班子的配备工作进行得很顺利。

到1950年3月,先后挂牌运营的专业公司有:中国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卢绪章)、中国进口公司(总经理张化东)、中国畜产公司(总经理赵重德)、中国蛋品公司(总经理孙立吉)、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吴觉民)、中国盐业公司(总经理李秋野)等12家公司。

这12家公司下边还有120家分支公司,这些国营外贸公司建立后,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营中发挥了主导作用。1950年的业务额已占全国进出总额的68%。

国外贸易司工作机构的人员调配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林司长和调来的人员一一谈话,诚恳地希望他们发挥专长、安心工作,为中国外贸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林海云还先后通过中组部、外交部和新华社驻香港分社,调进一批从英、美归国的博士、硕士留学生。共有留学生14人,大学生116人,高中生18人,初中生33人,高级知识分子占工作人员的一半以上。

协助林海云起草《对外贸易管理条例》

1950年1月,部党组决定,以国外贸易司为主,起草中国第一部《对外贸易管理条例》,林海云主持领导,我协助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开会讨论做记录,梳理讨论要点,我认为这是一个极为难得的学习机会,所以潜心研究有关资料,积极参与开会讨论,认真记录讨论要点,为条例的起草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