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钢!能用!”一个同事回答。
“这么多人炼了一宿,就炼出这块钢,这多不合算啊!”我说出了心里话。
没想到,这句话却给我惹来了麻烦。庐山会议之后,全国开展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批判彭德怀的“得不偿失”。由于我的“不合算”跟彭德怀属于同一种观点,我也成为了被批判对象。这也成了我在“大跃进”期间的第一条罪状。
第二条罪状是说我反对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所谓“八字宪法”是毛主席总结的农民种庄稼增产措施的八个字,即“土、肥、水、种、密、保、工、管”。
1958年,我们公司门前的一块土地上种小麦种得特别密,是要创高产放卫星的。我从农村来,知道怎么种庄稼,就说:“小麦种那么密长不好。”这句话就变成了反对毛主席“八字宪法”,构成了我的第二条罪状。
当时我心里很不理解,我不唯上、不唯书,坚持实话实说,却受到一次一次上纲上线的批判。别人说我反对总路线,反对大炼钢铁,反对毛主席的“八字宪法”,我只好一次又一次检讨,但总是过不了关。一直到“七千人大会”召开后,我才解脱了。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政治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地县委和部队负责干部七千多人。当时对这次大会还有个说法:“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参会的人都看京戏《十五贯》。戏的中心思想是提倡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纠正错案,反对主观武断。
七千人大会上,毛主席做出了检讨,浮夸风、共产风终于停了下来。我的问题也不算问题了,都给平反了。我还记得部里党委书记找我谈话,代表党委给我平反道歉,他说:“你入党那么早,很早参加革命,受到锻炼,觉悟高、党性强,坚持实事求是,敢于说实话,说真话,是党委屈你了。我们做错了,正式向你赔礼道歉。”得到平反,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现在想来,在那场全民几乎为之疯狂的“大跃进”运动中,我头脑冷静,不为大跃进中的浮夸风所动,敢于实事求是,坚持说实话,始终如一。这种坚持最后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为上指标进口飞机
“大跃进”的时候,我们技术公司的进口指标老是上不去,眼看着就到年底了,经理压力很大,就找我想办法。
“我有办法!”我回答。
“你有什么办法,赶快说说看!”高经理急切地问。
“买几架飞机进来,指标不就上去了吗?而且飞机到货快。”我说。
听了我的建议,高经理笑了。其他的经理们也都赞成买飞机这个意见。
于是,我写了份报告申请进口三架飞机。报告送到部里,李强部长很快批准了。没多久我们就从德国进口了三架飞机,公司的指标很快上去了,公司受到了表扬。
后来国家的外汇不平衡了,进口的东西多,出口的东西少,公司又受到批评。
“怎么搞的?”李强部长问。
“宿世芳建议买几架飞机,这一下进口就超了。”经理回答说。
“去找宿世芳来!”李强部长下令。
于是我带着批文去找李部长,经理怕挨批评没跟着我一起去。
“你一个处长就做主买飞机,这么大的事,经理知道吗?”一见面,李部长就严厉地批评我。
“经理知道。”我如实回答。
“我怎么不知道?”李部长追问。
“你记不清了,其实你也知道。”我说。
“我怎么会知道?”李部长又追问。
“这有你的批示文件。”我答。
“是吗?是我批的吗?”李部长还是将信将疑。
我就拿出当时他的批示文件。李部长一看,果然是他批的。这样就证明了是他记错了,错怪我了,一时之间,李部长也有些尴尬,不知该说什么。
于是我接口说:“这主意是我出的,报告是我写的。因为‘大跃进’别的公司指标上得快,我们公司上不去,经理很着急,所以我就出了主意写了报告。这事经理没有责任,全都赖我。”
听了这话,李强的秘书一个劲地在旁边笑。李强转头对秘书说:“你看,宿世芳还挺会检讨的。”说完,我们都笑了起来。这样一笑就解除了尴尬,李强部长也不再追究我了。
领导的批评是关怀
领导的批评是对我们的一种关怀与爱护,更是一种依靠与信任。如果不信任、不关怀,有缺点或错误时怎么能批评?批评与表扬是我们做事错对的结果。外贸部有个传统习惯——凡是周总理或其他中央领导的批评,部里要立即开会传达。说明周总理或其他领导是怎样批评的、为什么批评的,把问题原原本本地讲清楚,再举一反三,订立整改措施,把批评当成推进工作的原动力。在工作中受到表扬,那是党和国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那是我们应该完成的本职工作,难道国家公务员不应该尽职尽责吗?面对表扬我们不能有任何骄傲的情绪,应该把它作为前进的起点。
记得有一次,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苏联代表团,陪同接见的有技术公司的经理高竟生。到了那天他竟然忘了这事,和我一同到部里开会。我看到他就问:“今天周总理会见苏联代表团,名单里有你,你怎么现在还没有去啊?”高经理经我提醒才想起来这回事,赶紧跟部里要车,赶往人民大会堂。
到达时总理和叶季壮部长他们已经到了,苏联代表团还没到。总理看到高经理,就对叶部长说了一句:“你们外贸部的人真忙啊!”别的什么也没有说。但叶部长知道这就是批评啊!
会见结束后,一回到部里叶部长就让高竟生马上写检查,并在部里把这次批评作了传达,还说:“总理很关心我们,希望同志们引以为戒。”
近距离见到中央领导
1959年建国十周年的时候,民主德国乌布利希率代表团访华。他们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宴请我国中央领导人。我也受邀参加宴会。因为我曾代表中方买过他们的飞机和其他军事物资,是他们的老朋友。
宴会那天,我走进宴会厅一看,毛主席正在大厅前边的沙发上坐着,和外国代表谈笑风生。他身边坐的是刘少奇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周总理没有落座,而是在大厅里来回指挥着。中央各部的部长都到齐了,大家都争着看毛主席。
我和外交部的同志坐在一桌。我问旁边的同志:“外事活动不是要穿皮鞋吗?毛主席怎么没有穿皮鞋而穿布鞋呢?”
“领袖除外。”外交部的同志回答说。
“毛主席吃掉在盘里的点心渣,也不符合你们外交部的礼宾规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