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宿世芳回忆录 第28节

点击:

还有一件事也值得一提。当年我的大女儿在山西插队,因为普通话说得好,被调到县里广播站当播音员。1971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她成为推荐对象。人家问她父母干什么工作,她说,父母在外贸部工作,现在河南“五七干校”劳动。人家就怀疑我们是不是“走资派”或“叛徒”、“特务”,就到干校来调查。过来一查,我的历史清白,是老党员、老干部,政治上可靠,“文革”中无问题,在政工组工作,任大批判组长,不是被整的对象。后来,女儿就被顺利推荐到北京外语学院上学。我看着女儿被推荐上大学,心里真是非常高兴。当时推荐上大学可是百里挑一啊!我与夫人就在干校为女儿祝福,我们夫妇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甜!

下通知《身体不好者不突击收麦》

在干校那些年,有时候劳动也要搞突击,比如收麦时节,就会搞突击抢收小麦,要颗粒归仓。我觉得这是可以的,但不管身体如何,一律要求同志们凌晨起床突击收麦就不太合情理了。有个老同志岁数大,年老体衰,收麦子时竟然一头倒地猝死了,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杜毓云校长要求我给各连队发个电话通知。我立即起草了一个电话通知,强调了要关心群众,保证身体健康,特别要保障劳动安全等问题。杜校长过目后说:“写得好!”

我就打电话给各连队传达通知,主要内容是:

1.凡年老体弱者,不参加突击割麦劳动;

2.不准再有累死人事件发生;

3.关心群众生活,搞好伙食,保证身体健康;

4.以上三条各连队要切实执行。

打电话传达时,有一个连长就问:“谁年老体弱我怎么知道啊?”

“你作为一连之长都不知道连里人的健康情况,怎么能指挥打仗啊?关心战士的冷暖和健康是连长的职责,你应该尽职尽责,做好工作,保证不出问题。”我当即回答说。

杜校长在一旁听我的电话通知,边听边微笑着点头。电话通知结束了,校长跟我说:“老宿,你真行,有你这个电话通知,我就放心了,你还把那位局长教训了一下,说他应该尽职尽责呦!”

“毛主席不是有篇文章叫《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吗?文章指出‘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毛主席强调关心解决群众六个方面的生活问题,咱们的电话通知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思想,各连长不执行,行吗?”我解释说。

“世芳啊,你说的好,咱们要按毛泽东思想办好‘五七干校’。”杜校长满意地对我说。

庆祝“五七指示”六周年大会

1972年4月下旬,我接到部里的调令,要我到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接待一个外国代表团。杜校长首先是祝贺我经过三年干校锻炼,调回北京工作,同时提出一个要求:希望我能再留几天,等庆祝“五七指示”发表六周年的大会开过之后再回京。因为他需要我写一篇文章在庆祝大会上讲话用。

“五七干校”成立的缘由是这样的: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信中讲到,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一个大学校,这个大学校,要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这个大学校,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即“五七指示”的主要精神,“五七干校”也因此得名。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党政机关都办起了“五七干校”,干部们都要轮流到干校劳动锻炼,特别是知识分子都要下放劳动锻炼,批判资产阶级,这就是“五七干校”的由来。

“五七指示”庆祝大会过后,5月9日,杜毓云校长依依不舍地送我回京。

被调到海关局

我一回到北京,就被通知到部里人事司谈工作。部里要调我到海关局工作。那时海关局一共才十几个人,两个处,他们让我任行邮处副处长。当时我完全没有调工作的思想准备,第一反应是,我过去是搞进口业务的,海关是行政机关,我一点经验也没有,能干好吗?

李强部长听说后,找到我谈话,他开门见山说:“听说你不愿去海关局呀?”

我说:“不是不愿意去,是因为没有经验,怕干不好工作。”

“经验都是学来的呀,你去学呀,那里正缺人,你要服从。”李部长这是跟我下命令了。

“好,好,我服从。哪儿需要哪安家。”我连连答应。

见我答应,李强部长才放心地笑了。

一天,林海云部长见了我还关心地说:“你学英文、学俄文很多年,我们培养一个你这样的干部不容易。海关工作和外贸工作不大一样。你爱学习,会钻研,一定会成为海关专家的。

于是,在部长的关心鼓励下,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中国海关。

新入门,从头学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从外贸部的公司来到海关,完全是一次大改行。海关是根据国家法令,对进出国境的物品和运输工具进行监督检查、征收关税、查禁走私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我走进海关任行邮处副处长,面对的都是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工作任务、新的工作岗位,这对我无疑是一次大的挑战,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第一次走进海关局,我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和以前熟悉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同志们穿戴不一样,工作中的术语不一样,业务内容不一样,甚至连同志们在工作岗位上的眼神也不一样……面对这一切新情况,我首先选择了学习,把自己当学生,遇到不懂的就问。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常常不是先学了再干,而是干起来再学习。干就是学习。”我对“干就是学习”这句话深有体会的:我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水平,15岁参加革命,当区长助理;19岁时为林海云司长当秘书;22岁时给李强副部长当秘书。我所有的知识完全都是在工作中学会的,“干中学”可以说是我在工作中不断前进的法宝。来到海关局,我走上新的岗位,又用上了“干中学”这个法宝。

第一步就是要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于是,我深入第一线调查研究,口问手写,虚心学习,满腔热忱,甘当学生。先到深圳海关、汕头海关、广州海关、天津海关等地实地调查。渐渐弄明白了海关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机关各环节的结构和运行方式。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再调查、再研究、再总结,我的社会实践有所深化。同时,我比较系统地阅读了有关海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行政命令、指示等法规文件。其中大部分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中期以前制定和实施的。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为改造旧海关,建设新中国的新海关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