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岁月如歌--宿世芳回忆录 第33节

点击:

听了仲巴县委刘书记的介绍,驱车考察了地理环境,我们也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临别时,我们和好客的仲巴人握手告别,依依不舍地离开仲巴。

在西藏一个多月的工作即将结束之际,西藏外贸局长兼海关关长孙杰也向我们海关局来考察的同志提出了四点要求和两点希望:要求调拨吉普车;要求调拨基建费;要求调拨懂海关业务的干部;要求内调的干部,应该接受并予以照顾。希望多动员大学生进藏工作;希望北京机关照顾西藏的特殊情况。

我把在西藏工作一个半月的情况,经过梳理综合后向海关局领导做了汇报。此外,我还当面向李强部长作了汇报。李部长很重视西藏工作,在他亲自过问下,不少问题陆续得到了解决。

西藏游览散记

“山之王,河之母”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们也走了西藏的很多地方,饱览了西藏的美丽风光。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矗立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它被称为“水晶宝塔”,位置正好在地球的“肚脐眼上”,所以是本教、佛教、印度教等世界多种教派认定的世界中心,公认的“神山之王”。青藏高原是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印度河等江河的发源地,所以佛教亦称雪域高原为“世界江河之母”。

喜马拉雅山高耸挺立,珠穆朗玛峰天神一般威严。一阵清风掠过湖面,就会投出一泓盈盈的秋波,皱起满湖的翡翠涟漪,将神山峻拔的身姿和迷人的神韵全都融进这湖光水色之中。

海关是国家和民族的代表,那么,面对赖于生存大好河山,人们是否会更加理解国家的概念并有坚定的守护她的神圣之感?眼前这壮美瑰丽的山河,是否会激发人们更加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都需要精神的升华,更需要心灵去慢慢感悟。

在藏区,神山圣湖不仅是自然美的象征,而且,她以独特的文化宗教内涵和意境成为一种信仰的象征。她赐予拉萨不同凡俗的灵气和无与伦比的俊美、庄严和神圣,也吸引着印度、尼泊尔等外国成千上万个信徒香客和旅游团。走在拉萨的“八角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信徒的身影。

许多异国教徒都把顶礼膜拜神山圣湖视为一生中的夙愿和幸事。要到达神山圣湖,印度的信徒从印度出发要翻过九座山,尼泊尔的信徒要徒步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只要能到达心目中的圣地,旅途中的艰辛、劳累、饥饿、干渴、风吹雨淋,对他们来说都算不上什么。他们迈步转神仙、叩头拜圣湖,并且沐浴,说是圣水能清除犯人身上的污秽,还能净化灵魂,洗掉人心的“五毒”,即贪、嗔、痴、怠、疾。教徒们对圣湖的崇拜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他们把纯净透蓝的湖水视为生命的甘露,用矿泉水瓶、塑料桶将湖水带回印度,作为珍贵礼品馈赠亲友,以求给他们带来吉祥、安康和好运。

为什么这么多的信徒不顾高原反应,不畏千难万险涌往雪域高原?除了“山之王,河之母”这奇特的自然美景外,佛教文化吸引也是重要的原因。佛教于公元7世纪传入西藏,正是松赞干布统治的时代。松赞干布骁勇善战,统一了吐蕃各部,并不断征服临近民族,使吐蕃疆域空前扩大。他创造藏文、制定法律,使西藏社会制度初具规范。他羡慕尼泊尔的工艺技术和唐王朝的礼仪文化,主动要求与两国联姻,相继娶了尼泊尔的赤尊公主和唐代的文成公主为妃。这两位公主都信仰佛教,入藏时带去了大批的佛经、佛像。为了供奉这些佛像,松赞干布决定在拉萨由赤尊公主主持,邀请尼泊尔工匠修建大昭提寺;由文成公主主持,请汉地工匠修建小昭提寺。在寺中供奉释迦、观音、弥勒、度母、光明佛母、甘霞金刚等佛像。松赞干布请尼泊尔工匠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了一尊佛像供于大昭提寺中,这以后,佛像的影响逐渐扩大。松赞干布还根据佛教的经典和戒律,制定了西藏最早的伦理和法律。其十六条人伦理法为:一、敬信三宝;二、修行正法;三、孝敬父母;四、恭敬有德;五、敬重尊长;六、交友有信;七、利益国人;八、心性正直;九、景慕贤哲;十、善用资财;十一、以德报德;十二、称斗无欺;十三、不相嫉妒;十四、不听妇言;十五、和婉善语;十六、心量宽弘。从这十六条人伦道德规范中,可以看出唐朝的礼仪文化和孔子的儒家思想对西藏影响的是何其大呀!其广泛性、深刻性和久远性是不可估量的。在藏族民间故事传说中,有很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故事,文成公主已经俨然成为了为西藏人民谋福祉的神的化身。

西藏游览散记

参观寺庙

西藏是一块令人神往的神奇的土地。自从踏上这块神圣的土地,我就被她特有的文化和神秘的宗教色彩所深深吸引。我参观游览了闻名世界的布达拉宫、扎什伦布寺、大昭寺等名胜古迹。

位于八角街上的大昭寺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前来朝圣的人很多,日复一日、岁岁年年从不间断。寺内有一棵松树,是唐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后栽植,松树旁有一块唐碑,记载着大昭寺的历史。一千四百多年来,古松茁壮挺拔,唐碑岿然不动。古松和唐碑成为了藏汉民族团结、中华各民族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

扎什伦布寺是九世班禅于1614年兴建,历时10年,于1624年建成。寺内有一大佛高26.7米,用铜231650斤,用金500斤。大佛肚内装有28万斤粮食,还有茶叶等食品。在那里,我还饶有兴趣参观了班禅的经堂和卧室。

著名的佛教圣地、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建于公元7世纪,主楼13层,高178米,东西长四百余米。远远看去,雄伟壮美,金碧辉煌。据说,1034年修建“珍珠塔”时,耗费20万颗珍珠串成“曼扎”,耗费黄金18870两,塔上还镶嵌着相当于10倍黄金的珠玉宝石。“珍珠塔”高14米,它的设计之独特,施工之精巧,所用黄金、珍珠、宝石之多,乃世界罕见。真是巧夺天工、不可思议的建筑。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巍峨耸峙,气势雄伟。她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西藏宗教文化的集中体现。布达拉宫的雕塑、绘画虽然皆取材于宗教故事,但表现的却是俗世的事迹和人的精神,展现了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中华文明特有的精神。它还辐射到哲学、伦理学、音乐、文学等诸多方面。我在布达拉宫参观时大饱眼福,在审美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启迪,这都为我留下了永久的美好记忆。

另外,我还有幸参观了江孜县的地毯厂,那里生产的挂毯做工讲究、色彩鲜艳、搭配和谐,图案精美逼真,实属难得一见的珍品,令人印象深刻。

西藏之神舟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参观游览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山之王,河之母”的西藏有着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象,真是“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本来艳阳高照的晴天,忽而狂风大作、大雨倾盆,或是本来温暖宜人,突然温度骤降,飘下鹅毛大雪。大自然的神奇,也孕育了西藏地区占支配地位的,自古流行的一种原始宗教信仰——本教,亦称“苯教”或“苯波教”。

本教起源于青藏高原上古老的自然崇拜,在宗教学上属于“灵气萨满”一类。本教认为万物背后皆有某种神灵主宰,日、月、星辰、山川、牛、羊都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因而,本教将宇宙分成神、人、魔鬼三个境界。神住在天空的最高处,至上神叫做“什巴”。人住在宇宙的中间,人间的最高统治者是“赞普”(藏王)。他是天神的儿子,受天神的委托来治理人间,一旦任务完成就要顺天梯返回天界。他下面是多种精灵、龙和恶魔,掌握着自然灾害,可作祟于人,使人生病。本教中的巫师是连接神和人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藏从第一代赞普到第二十六代赞普都用本教治国,赞普的左右总是不离本教的巫师,巫师担任着高级职务,参与重要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