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水滴--温家琦回忆录 第7节

点击:

高级技师,金属管道工程监理工程师。他自幼兴趣广泛:喜欢国画并自学成才;善习武,曾在单位比赛中得奖;喜欢唱歌,会弹吉他等乐器。

1964年,父母和小弟致清在鞍山

1981年,小弟温致清与二弟温致雨两家合影

(前排左起:温飞舟、温继东;中排左起:温化冰、董凤荣、杨晓平、温飞雪;

后排左起:温飞雁、温致清、温致雨)

2009年,温家琦的姑表弟妹各家在成都团聚

2011年4月,庆祝80大寿时合影

(左起:孙维韬、三舅之女婿单连城、温家琦、三舅之女陈秀华)

在哈尔滨新城小学

1939年,我8岁时入哈尔滨新城小学读书。这所学校离我家较近,是在道里14道街,而我家住水道街,走十几分钟就可到校。记得入学头一天,母亲为我准备好书包,我高高兴兴地与同院两三个小朋友一起来到学校。上完了第一堂课,我以为放学了呢,背着书包就回家了。到家后母亲问我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我称不知道,反正打铃下课,我就回来了,可其他人却没回来。后来才知道,那是上第一堂课,还有两堂课没有上呢!

新城小学是当时比较好的学校,由于教学质量高,住在较远地方的小朋友,家长也都送到这里来学习。我在这所学校上了3年学,学习成绩较好,考试都在前5名。我的算数、语文和日语成绩经常都得100分,尤其日语发音准确,还参加了学校日语朗诵会的朗诵。

我自幼喜欢唱歌,故参加了学校的合唱队,一次参加歌咏比赛得了奖,奖品是一打浅蓝色六角形铅笔,当时甭提多高兴啦。我一直舍不得用,这些铅笔保存了很久很久。

学校每年都组织春游,有时也组织去松花江野游。下面是我保存的一张1940年夏天去松花江太阳岛野游的照片。照片中我手托着下巴,穿一双母亲给做的小凉鞋,显得十分得意。二十几个小同学中有两三个我至今还能叫出名字,有两位老师的姓(一位姓周、一位姓宏)也还记得,而后排右一是日本人,他是副校长河野。他对学生很凶,我们都怕他(那时学校都配有日本人,借以统治学校,这些人在学校往往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1940年,哈尔滨新城小学组织学生去太阳岛春游(前排右二是温家琦)

现在新城小学已改名为尚志小学,是以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名字命名的。这所小学已成为哈尔滨市的重点小学。多年之后,我们分别于1995年、2001年赠予母校百余本图书,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欢迎。1995年9月20日,该校校长李伟还特地给我们写了封感谢信。

对于哈尔滨我有很深的感情。

在吉林河南街小学

1942年,父亲调至吉林工作,于是我们全家搬到吉林市,我随之进入了吉林市河南街小学读书。

吉林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想引用出生于吉林的著名作家夏小民的一段文字来对吉林做个介绍。

北国江城吉林位于中国东北中部。这里一江秀水,四脉奇山,三湖叠翠,既有南国的风韵,又有北国的豪放;清澈的松花江形如太极,在城中飘来荡去,顾盼流连,把这塞外水城活脱脱勾画成家家临水、户户枕河的江南水乡。

吉林城外是层峦叠翠的长白林海,不仅提供新鲜空气,还使江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冬日北国冰封,唯吉林松花江依然碧波荡漾,雾凇更把城郭装点得宛若艳惊世奇的琼瑶仙境。

吉林还是关东历史博物馆。这里有西团山遗址、龙潭山水军阿什石刻、天主教堂……

我们来到这样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所入小学在市中心,离闹市牛马街很近,那里以卖牛羊肉和切糕著称,我们放学后常到那里玩耍,有时还用几分钱买一点儿小吃,感到非常开心。

总之,在如诗似画的江城,我度过了美好的小学时光。1943年我小学毕业,同学们难舍难分地告别。我们在小礼堂举行毕业典礼,大家一起唱着《毕业歌》,还记得歌词是这样的:

朋友朋友,亲爱的朋友

看薄云茫茫,瑞雪飞扬

今朝离别我心惆怅

思量,思量,思量

哪得不思量!

记得数戴同窗兄弟姊妹

依然居一堂

切磋琢磨,日久月长

春花香,秋风凉

勤勤恳恳,勤勉彷徨

欢笑声耳旁

今朝离别后,分飞各一方

且愿且愿,长勿相忘

就这样,我结束了童年,开始了少年时光。

初到学校

1944年2月,我考入了吉林市女子中学。开学典礼后,在大礼堂前各班都照了相。幸运的是我留下了这张照片。坐在队列之前的是班主任倪老师,我是前排右起第三人,穿着母亲为我新做的紫红色棉袍,戴着一副棉手套,低着头——因为听同学讲这位老师教得不好,分到她这班我不高兴。四十多个同学中,我至今只记得曹叔慎、鄂尔琴和杨秀荣。除知道鄂尔琴在北京空军总院工作以外,其他人在哪里我就不得而知了。 

1944年2月,吉林女子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后,全班同学与班主任倪老师在礼堂前合影

(前排右三是温家琦)

学校临江,旁边就是天主教堂,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时我家住西关,在临江门附近,而学校恰在江的另一端,我上学要沿江边走个弓字形,得走四十多分钟才能到校。那时年纪小,走远点路不算什么,在家里早早吃过早饭就赶路上学,一边走路一边观景,嘴里还唱着歌,很快便到了学校,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在女中学习期间,有几件大事必须单独列出来讲一讲。

“八一五”东北光复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小日本垮台、东北光复的日子。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是全民族的喜庆日子,更是东北人民大喜的日子。日本人统治东北达14年之久,对东北人民的压榨、欺辱难以形容。那时我们只能吃高粱米、棒子面,好东西都让日本人夺走了。那时思想完全不自由,什么政治犯、思想犯,稍有反满抗日情绪就会被抓、被杀。如著名的诗人、画家、革命者金剑啸在他主办的画刊上刊登了高尔基去世的消息后,就被抓去杀害了,那时有许多地下工作者前赴后继地牺牲了。东北抗联官兵更是浴血奋战,其中被日寇残酷杀害者不计其数。想到这里,至今我心中仍充满仇恨。

1945年日本投降,东北光复,实乃大快人心之事!人们走到街上唱啊、跳啊,互不相识的人都拥抱到一起,高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自由了!”父辈们受到的苦难更多,体会更深,他们聚到一起饮酒欢庆。那时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学校的新气象

光复不久,从关内来了几位老师到我们学校,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据说他们都是从北平来的,是从北师大毕业的。这几位老师授课生动,内容丰富,很受同学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