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愿把春留住--邢思玮回忆录 第7节

点击:

不会用腿走路,我就用臀部挪着往前蹭,母亲怜惜地抚摸着我的头,轻轻地把我抱起放到床上,帮我一点点的练习。可我连站都站不稳,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从床上站起来,我都会累出一身汗来。

为了鼓励我战胜病痛,为了鼓励我早日学会走路。姨妈、舅舅、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许诺,他们承诺“你会走了,给你买皮鞋”;“你会走了,给你买自行车”;“会走了,给你买书包,让你上学”……许的愿很多很多,大家都关心我,想要帮助我。

我是一棵飘摇无助的衰草

我看着同龄的小伙伴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上学去,再快快乐乐有说有笑结伴放学回来,我特别羡慕,心里别有一番愁滋味,难以诉说。

我问母亲:“他们都能上学,我为什么不能上学?”

母亲说:“你要想上学,行啊,你赶紧学走路。

为了能够上学,我天天坚持练习走路。我们院子里有一个厕所,挂着帘子。我7岁半的时候,特别偶然的一天,我哥上厕所,我在外面玩儿。我试着不要小板凳,扶着墙练习站立。一次次努力,腿一次次发软,我一次次瘫坐在板凳上。但是倔强的我不愿意认输,不愿意向命运低头,咬紧牙关,我又一次次尝试着。真是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皇天不负有心人,我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我竟然在那天站起来了。

我兴奋地冲着厕所喊:“哥,我站起来了!”

哥哥当时惊奇地提着裤子就跑出来了,“妈!小丽站起来了!”

得知我能够站立的消息,哎呦,全家人高兴的呀!每个人都匆忙跑出来看,为我加油助威,在他们期盼和鼓励的目光中,我站立着鼓足勇气一点点往前迈步。就像1岁大的孩子学走路一样,母亲在我前面一边喊着“往前走一步,走一步!”一边张开双手准备随时接应我。有了母亲的保护,我的胆子就大多了,我坚定而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母亲冲我点点头,微笑一下,围绕在我身旁的家人为我鼓掌喝彩,被爱包围着的我又迈出了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我步履蹒跚、磕磕碰碰地终于学会了走路。

尽管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稳稳当当,尽管我的腿变形弯曲,尽管我的脚步踉踉跄跄,但是我终于可以摆脱小板凳,扶着父亲为我特制的三个轱辘的“演步车”上学了。“我可以上学了!”当时我高兴地真想跳起来(当然我是不可能跳起来的),我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奢侈的梦,残酷的现实

 

叹          春

春风细细,花红杨柳坠。

大地复苏嫩草翠,雾漫轻纱惹人醉。

美景如画心意残,隔晓窗愁万千。

阳春三月时节,却是乍暖还寒。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我对生命没有太多的奢求,可是上苍好像故意和我开玩笑,在我早已灰暗的心里又播下新的种子。当我拼命要捕捉这新的希望,它却如一缕飘渺的春风,吹拂过我的脸颊便扬长而去,不再回头,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惆怅和诸多的无奈。我努力和命运抗争,我相信“人定胜天”,我要用知识的力量驱赶别人对我的歧视,我要用坚强的信念获得正常人应有的尊严。

8岁,我推着父亲为我做的“演步车”上学去,我将书包挂在车上,一步一步走向学校,更确切地说,是一步一步挪向学校。其实,我上的卧佛寺街小学离我家很近,但是我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每逢刮风下雨,我就更加狼狈不堪,道路泥泞、步履维艰,腿使不上劲儿,频繁地摔跟头,都是同学们拽着、老师拉着才能回到家里,每每这时,母亲只能苦笑着说“这残兵败将回来了”。

走在大街上,我就成了焦点人物。当时,人们看我就像看外星人似的,觉得特别奇怪:小胖墩、小矮个儿、小眼镜。人们常常用异样的眼光看我,还对我戳戳点点的。如果我在外面受了欺负,家就成了躲避委屈的港湾。

我哭着问母亲:“妈,我也没招他们,也没惹他们,他们干嘛老骂我啊?我怎么了?”不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母亲摸着我的头,“孩子,总有一天会好的,咱们有毛病不怕,咱心里干净,老老实实做人。”

母亲一直这样教育我,“别人的东西再好,不眼馋,不许看,有本事自己努力去奋斗,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不能不劳而获。”

母亲总是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世界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你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母亲说:“别老看别人穿得怎么样,吃得怎么样,看人家的人品,在德不在貌。”

母亲还说:“你只要样样做得好,人家照样会敬重你,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以说,有的人弯腰驼背,人品高尚;有的人人高马大,人品低下。”

这些都是母亲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是实实在在做人的道理。

受母亲的影响,我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正常人做到的,我要做到;正常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到。我从小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我一定要强过别人,不允许自己落后于别人。我就是这么想的,所以我一直努力着。

但是有些事情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有些通过努力是得不到的,有些客观条件是改变不了的。我就上不了体育课,从小学到高中,一次体育课都没上过,因为腿不行。别人跳高、玩双杠,我只能在旁边看着。后来,我对老师说:“我不想再看了。”当时不懂什么叫刺激,反正看着别人玩,自己心里就难受。如果最后一节是体育课,我就提前回家;如果中间是体育课,我就留在教室里写作业。

说心里话,我也想参加集体活动,我不愿意别人把我当成另类来看待。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帮助农民收大白菜(属于勤工俭学的性质),校长特许我可以不参加,但是我偷偷跟着去了,我想和同学们一起劳动,我想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在田地里,我也抱大白菜,尽管摔跟斗,尽管手里的白菜一掉再掉,尽管我的速度远比不上其他人,但是我却坚持着并乐在其中。校长看着我忙碌劳累的身影,看着我知足满意的神情,就默许了我的行动。校长还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我:“邢思玮这种不落人后的精神、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她身体这么不好,还去参加集体活动,摔了好多跟头。”因为这次劳动,我还得到了一个奖品——《四角号码字典》。

回到家,母亲挺高兴地说:“孩子,你做的正是妈所希望的。做好没做好是另外一回事,但是你努力了,妈喜欢你这样做人。”母亲特别有意思,为了奖励我,在我的中午饭里放了一个鸡蛋。

我上小学是在20世纪的50年代,社会上又是“整风”又是“反右”,吃大食堂,敲锣打鼓地轰麻雀,经历的事情还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