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军旅长歌,战鹰翱翔--共和国的飞行员王新国 第6节

点击:

——“你为什么当兵?”

——“为了保卫毛主席。” 

1968年,王新国参军留影

1968年的征兵是“文革”期间的第一次征兵,学校刚贴出了通知,我第一个就去报名了。当时我们学校一共34个班级,每个班大概40个人,基本上全都报名了,最后经过体检和政审,只剩下29个人,我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

当时到我们学校征兵的部队是38军——河北保定固城38军112师335团,这是很优秀的一支英雄部队,小学语文课本上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写的就是我所在的陆军38军112师335团3连。在入伍报名之前,我根本不知道是38军来征兵,当时的想法就是无论哪个部队来征兵,我都要参加解放军,并且那时征兵也都是很保密的,什么都不告诉我们。我们上了火车都不知道去哪里到哪个部队,后来从河北固城车站下车了,我们才知道我们加入的是38军,下了火车后,部队是用马车来接的我们。

除了部队名称这点保密之外,38军还有一个地方也是跟现在不同的,也是保密的,就是部队首长的叫法跟现在的不一样:团长叫“一号首长”,政委叫“二号首长”,副团长叫“三号首长”,副政委叫“四号首长”,连长也不叫连长,叫“连一号首长”。所以我们都不知道这些团长姓什么,也不知道政委姓什么,互相都喊代号。

38军的作风端正,从团长、政委一直到连长、指导员、营长,都是从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下来的,传统优良,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魂的体现,有着不怕死的精神。38军是个很有战斗力的部队,是一支“呱呱叫”的部队,后来我接触过的很多部队,都比不上38军。

38军初体验

到了38军,感觉一切都是那么地新鲜,年轻稚嫩的我在这里慢慢成长。

我刚到38军先到新兵连训练,主要训练走步、队列、集合、打背包,还有实弹射击。在所有的新兵里面,我们这些学生兵是比较优秀的,因为在学校里都经历过“军训”了,而且上过学接受能力也比较强,班长也是很重视我们的。

38军最优良的一个传统就是整齐划一,内务要求整齐划一,我们刚到部队的时候练习叠被子,天天练,要把新被子弄出棱角来,最后都是用木板夹出来的;我们用的牙膏、牙刷、牙缸都是统一的,摆放也都是一致的,虽然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自己掏钱买的,但是大家都买一样的——中华牙膏,甚至连牙膏的用量都差不多一样,毛巾摆放的位置也都很统一。

还有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部队集合,我们学生兵原来没有见过这种阵势,先是连队集合,然后营里集合,最后听军号同时跑向大操场集合,那个阵势,两三千人的部队,几分钟时间全都集合完毕。集合之后,我们就开始拉歌,当时都唱“说打就打,说干就干,练一练手中枪刺刀手榴弹”,“红旗飘飘军号响,人民战士歌声嘹亮”。

先是各连拉歌,然后再各营拉歌,各营拉歌的时候就是非常有气势的了。一个营就有500人,一营给二营叫好,二营给一营叫好,反过来,一营二营又联合起来,给三营拉歌,三营唱完又要求团直属队唱,那种气氛是很难形容的。大家的热情很高昂,有种在部队大熔炉里的那种感觉,虽然大家唱的并不怎么有艺术性,但是场面是相当感人的。

我在38军这个大熔炉中,感受到了部队的精神,虽然外面还在搞“文化大革命”,但是部队的精神一直在感染着我们这些学生兵,教育我们要有一种坚毅的意志,要继承发扬老前辈的光荣传统。

我们学校选上的29个学生兵是38军第一次接收的学生兵,我们同一期的还有很多农村兵。当时流传着“学生兵,小资产思想”的说法,好像学生兵就了不得了,非常娇气,我们可不服气,心里也都是憋足了劲,就是要干好。

那时的部队都靠自己生产,没有买菜买肉一说,每个连都有养猪班,团里也定期派连队去种水稻,种高粱。所有的菜全是自己种,一年四季各种菜不断。

我们只有周日休息,一到周日,我们经常跟河北兵一起去干好事,去猪圈帮忙。那些农村兵跟我们打赌,说起猪圈:“我一个人能干北京兵你们仨。”我说:“不行,咱们一个对一个。”

部队的猪圈跟普通的猪圈不一样,为了积肥足有两米深,我们就跟他们比着干。他们起一个猪圈,我们起一个猪圈,我们一连起了二十几个猪圈,经常弄的全身都是猪屎、猪尿,特别的脏,确实是累得不轻,但是大家心里都特别痛快。

虽然我们学生兵干得没他们多,但是这也在无形中磨练了我们的意志。而且38军还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表现好的兵,在提拔为班长或者入党之前,都要放到养猪班、炊事班里去干活,要干一两个月,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进行锻炼。在那里也确实有所表现的,才能提拔为班长、排长,才能加入党组织。由于我们经常去帮忙起猪圈,这也给我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我们部队里的每个人都很有上进心,有股干劲,个人要争取“五好战士”,排要争取“四好排”,连队要争取“四好连队”,就是一定要为连队争光,为组织争光。大家都是比着干的,我们学校同去当兵的29个人,大家都睁着眼睛看呢。谁先进步,谁先当班长,谁先入党,所以说我们学生兵也都很上进,很吃苦的,根本没有所谓的“骄”、“娇”二气。

侦察排有线班

完成新兵连的训练后,我被分到了侦查排有线班,我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口令。在战斗中,炮兵等着部队口令来发射炮弹,口令的传递有两种,一个是有线传递,一个是无线传递,一般都是用有线传递的方式来传口令。因为无线传递非常容易被敌人发现无线频率,被阻截窃听,只有有线传递出现问题时,才会用无线传达口令,就是保障炮弹一定要发射出去,两种方式双保险。

我是有线兵,需要接线、爬电线杆、传令。线是四钢三铁的,一共七根线,我们用的电话线都是朝鲜战场上缴获的美国军用的线;爬电线杆的时候没有任何工具,就弄一个鞋套套脚上,几下就窜上去了,靠老兵做示范学习,这些都是必须得会的;还有就是传口令,要求口齿清楚、伶俐,传得还要快,这点上我们北京兵比较占便宜,有些地方话本身就是带口音的,根本就说不清楚。

平时的训练很辛苦,比如说我们在放线的时候,都是一边跑一边放线的,训练是在假设有炮弹打过来的情况下进行的,我们一边跑一边猫着腰拉线,拉完之后要把线抖起来,所以手经常被磨破。

这些技术我到现在都很熟练,而且在学习这些技术知识的时候也是学生兵学得比较快,所以说军队也需要有文化的人才。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部队,是没有前途的。

成为广播员

不久之后我们连队进行“四好连队”评比,派了政治处的一个干部到我们连队来审查,他觉得我干得还不错,就把我调到了团政治处,让我做了广播员。

做广播员之前,先让我参加了一个电影放映员的培训班,学习电影放映机器操作技术。部队教的都是些放映的实际操作,我很快就掌握了。之后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早上起来放起床号,同时播送《东方红》音乐,中午放一些广播,晚上放熄灯号,天天如此。每到周六周日还会放一些老电影,当时放映的就是八个样板戏、新闻片,还有像《南征北战》、《奇袭》这些老片子,其中《奇袭》讲的就是38军的故事,这些大家都是很爱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