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演艺春秋舞韵八方--欧阳莉莉回忆录 第20节

点击:

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并没有觉得自己多坚强,小儿子的病对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仿佛我的心血也为之耗尽一样。我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给儿子看病,有谁能够体会母亲那颗千回百转的心啊!但我也没有整天哭哭啼啼的,我不属于那种多愁善感的性格。我只是一心想把儿子的病治好,当时也没想到最后会治不好,我们还是满怀希望,想尽办法地为儿子四处求医。

“文革”期间,我们把两个儿子都接到了西藏,我爱人还专门回了一趟北京,哄两个孩子说:“西藏好,有猎枪,可以打鸟,还有自行车!”两个儿子听了都挺高兴的,他们都是小孩子,一到西藏就说:“车呢,在哪儿?枪呢?”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上写满了渴望,马上给他们买了一辆自行车和一支气枪实现我们的承诺。

 

1968年,欧阳莉莉(中)刚把大儿子(右)和小儿子(左)接到西藏

我们把小儿子接到西藏后,就用藏药给他治疗。同样罹患小儿麻痹症的藏族女孩兰花父母家里有一个很大的铜桶,我们把熬好的藏药倒在里面,给他们两个孩子泡腿,天天如此,希望能够早日好起来。

1972年,小儿子又离开西藏回到了北京治病,我请假陪着小儿子,他那时已经病得很厉害了,一只脚内翻,走路非常不方便。鉴于小儿子的病情,我们需要给他做手术。做手术需要等床位,还要托人,半年的时间不够,还得延长。这时听说了我们将被调回北京的消息,所以就决定不回西藏了,正好带着小儿子治病。我带着他在积水潭儿科看病,那时他才13岁,还属于儿科的范围。手术期间他腿上打着石膏,躺在床上,一直都不能动,连吃饭都要喂。看着小儿子难受的样子,我很揪心,幸运的是小儿子的性格既像我一样乐观开朗,又像他爸爸似的温和坚强。

但是经过手术,我小儿子的病也没有治好,我一直为他的未来担心,当时也没有想到他可以找到工作,我们想实在不行就养他一辈子吧。但小儿子是一个坚强而努力的人,他没有让我们失望。

自强不息的小儿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是经常用来激励别人的话,我想把它用在我儿子身上非常地恰当。生活往往是道路越泥泞,留下的脚印就越深刻,我儿子一步一步地走来,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他当时的艰辛。

小儿子因患有小儿麻痹症,在到西藏之前都没有上过学,他一去西藏就上了二年级,等于是跳级了。三四年级也是在西藏上的,快五年级的时候才回到北京。因为要上学,我们都挺怕别的孩子欺负他,好在他哥哥很护着他。他有这个哥哥做后盾,也就不怕了。小儿子的性格很倔强,如果有谁欺负他,他就拿起那个拐说:“你们来吧!”当然,他很少打架,如果有谁欺负他,他哥哥就要出面了。但是别人骂他“瘸子、瘸子”的情况总是有的。他从来不跟我们说别的孩子欺负他的事情。但即使他不说,我们也能想象得到。

我想小儿子这个样子,将来怎么办呢?我很为他的前途担忧,唯一的出路就是一定要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要让他什么都会干!不管他在西藏也好,在北京也好,我都让他学会做菜、做饭、洗衣服。一大盆衣服,他负责搓,我就给他清洗。还有就是掌勺做饭,比如说包饺子,他擀皮,我们大家包。平时我们也不是总自己做饭,因为在西藏饭都煮不熟,我们就吃锅贴。当时西藏没有新鲜的猪肉,都是一些罐头肉,菜也只有圆白菜和萝卜两种。虽然馅儿种类不多,但是我们营造的那种其乐融融的氛围能够帮助我儿子健康成长。就这样,慢慢地我儿子的生活能力也增强了。那时候我想的也挺多的,我想他将来找对象可能都很困难,实在不行我就给他在农村找一个,我们就养他们一辈子。

我小儿子上学的时候给耽误了,没有上一年级就直接跳到了二年级,在西藏上到五年级又回北京了。刚一换新学校,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再说他又是插班进的五年级,进去之后马上又要考试,所以很多课程都跟不上,也有不及格的。但是上六年级的时候,他的学习就慢慢跟上了。那时小学就在史家胡同,上完小学就升中学了。他的中学是比较好的学校,是灯市口的二十五中学,也就是以前的育英中学。升入中学后,就开始正规的学习了。从中学开始,就上英语课了,他很快就将英语语法全都掌握了。中学时期,他的各门课程的成绩都很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他。他的这种学习状况,让我感到很欣慰!

那时候还有学工、学农、学商等活动,各持续一个月,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按说我小儿子是可以不参加的,但是他坚持要去,我们也鼓励他去。学商的时候,他跑到王府井小吃店,学人家做小锅贴、馅饼、包子等。人家不让他做,他也跟着人家做。除此之外,学商还要数粮票、数钱票,他就负责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我也希望他能够多学点技能。

学完商后就是学农,他劳动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还要干一些在地里头挖沟的活儿。人家对他也挺好的,很重的体力活都不让他干。我这个儿子非常要强,只要是他自己能干的事,他都坚持自己做。学工就更苦了,学工的地点特别远,在大北窑那边。他得在魏公村搭车,当天还得回来。那时是电车还是汽车,是直达还是需要转车,我都不太清楚,反正我知道他要走很长的一段路。这段路,对于他来说也算是一种考验了,他能够坚持下来,真的不容易。工人师傅对他特别好,也特别喜欢他。我儿子的人缘特别好,不管走到哪儿都会交很多朋友,大家对他的评价都很高。他这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也让学校很感动,那一年他被评上了“三好学生”。通过学商、学农、学工,锻炼了他的意志力,我也觉得他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很好,就一直鼓励他。

我小儿子在初、高中阶段的功课都比较突出,上高中时还被分配到特长生班,当时的特长班里都是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所以按照成绩来说,我儿子考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当时的各大高校都不收残疾人。我的外甥女就带着他到有关部门反应,可是人家说“我们的政策里面不允许收残疾人,别说他的两条腿都残了,一条腿残了也不行!”我很心疼小儿子,他上不上大学对我们而言并不重要,可是我知道大学在儿子心中的份量。因为他是残疾人,他已经失去了健康,现在又失去了上大学的梦想。我很怕他会一蹶不振,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小儿子不愧是值得我自豪和骄傲的好孩子,被大学拒之门外之后,他就开始一门一门地自学,有时候也跟着电视学,就这样把18门功课自学下来了。那时北大有夜校教英语,我儿子就又去学英语。他当时出门都是用手摇车,也可以坐公交车,用一条装了钢肢架的有力的腿,加上手臂的力量扶着把手上了车。在学习上他一直都是刻苦努力,我们在这方面也不能辅导他,只能尽量地支持他、鼓励他,并且为他取得的每一次成功而欢欣鼓舞。

后来,小儿子到了中央民族学院工作。因为那时中央民族学院的藏文系藏语教研室需要打印很多材料,缺少一个打印资料的人,恰巧我儿子既会藏文也会打字,所以就去了。一开始的时候,我儿子还算实习的工人,后来因为表现很好,就成了藏语教研室正式的工作人员了。我儿子干工作干得好,在劳动上也积极,人家打扫卫生不让他参加,他就坐在窗户上擦擦玻璃。他的性格就是这样的,能干的就一定干,绝对不会偷懒。小儿子的这种性格,也为他的成功做好了铺垫,并且一次幸福而甜蜜的机会正悄悄地向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