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班夫人也是非常关心工人们的状况,斯里兰卡卫生部部长亲自前来工地看望。当地人民更是友好热情,一听说是建大厦的中国工人拉肚子,都主动让出床位,让中国工人们住院治疗。
通过这件事,我们对厨房工作做了整顿,要求他们吸取教训:第一,就餐人的身体健康最为重要,变质的东西一定不能吃,不能有半点含糊;第二,在天气热的情况下,食物一定要冷藏保存,哪怕只是一晚上;第三,做好食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有专人负责,操作间闲人免进等。
就这样,一场虚惊过去了,在医疗人员的积极治疗下,工人们逐渐恢复了健康,为“班厦”最后的竣工继续努力。
为了改善工人们的伙食,大家也想了很多办法。在食堂前,工人们种了一些西红柿。可是不知为什么,或许是因为“水土不服”,那些西红柿只是疯长,足有一层楼那么高,像小树一样,就是结不出西红柿,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两年五个月的施工
做客与请客
在斯里兰卡施工工作期间,我有幸受斯方的邀请,做过三次客人。
第一次,班夫人请我、组长、使馆参赞、使馆领导人,以及几个设计人员一起,观看她女儿主导编剧的舞剧《光明之路》的彩排。这个舞剧是为大厦竣工典礼准备的。看完彩排后,班夫人邀请我们一起吃饭。吃的食物用一种树的叶子包住,里面是盖浇饭,米饭上面的菜有咖喱牛肉、土豆和萝卜。
第二次是1973年,徐向前元帅作为特使,到斯里兰卡来为大厦竣工剪彩。我有幸与组长和使馆领导一道陪同徐帅访问康提城。当地驻军司令招待徐帅,端上了一盆样子奇异的水果,我从来没有见过,后来有人说这就是孙悟空偷吃的“人参果”,我才恍然大悟。
最后一次是在大厦竣工前夕,有些工作人员已陆续回国,工地的工作人员剩下二百多人。班夫人特意邀请我们和使馆工作人员到总理府用餐,在院子里摆了好多桌子,这回是西餐。
在吃饭前,班夫人用英语做了既亲切又有力地讲话,她说:“我们国家政府最高领导人请客吃饭,规定最多不能超过一百人,而我今天请了二百多人。我的确是破坏了国家的一些规定,但我相信,如果我向全国人民讲,我请的是斯里兰卡大会堂工程的技术人员,他们为我们的大厦工程做了贡献,为我们斯中两国的友谊做了贡献,那么,这次请客全国人民都会支持我的。”并亲自赠送给每个人一个非常精美的纪念瓷盘。盘子直径约20厘米,上方写有:“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下方写有:“斯中友谊的象征”,中间是大厦的图片,文字全部是用僧伽罗语和汉语双语书写的。
虽然是在异国他乡,但是在施工工作期间,我们也作为主人招待过很多来宾,既有斯里兰卡的客人,也有来自国内的客人。
许多斯里兰卡的客人来过工地,参观工程建设之余,有的客人提出想看看中国电影。因为在“文革”期间,许多电影遭到封杀,我们从国内带来的电影只有四部,就是每周工人们看的“三战一打击”,总是来回播放,没有更新,
所以只能给客人们看这些。虽然电影是汉语原声片,斯里兰卡的客人也听不懂汉语,但都是战争片,场面热闹,他们看得也是津津有味。
当时,只要有中国代表团来斯里兰卡,大使馆都推荐他们来参观大厦工地,一起交流学习,既让他们带来有关国内形势的情况供大家了解,也让国内人民了解中国援外工作人员在国外的工作情况。
记得来访“班厦”的人员有国家体委办公厅主任带队的乒乓球代表团,当时有李富荣、梁丽珍等人;羽毛球代表团,有侯加昌、陈玉娘等人;还有武汉杂技团副团长夏菊花,以及许多杂技演员。
他们主要参观了大厦的施工,参观完毕后,有的客人还不忘给工作人员露一手。乒乓球代表团就在食堂里表演了他们的精湛球技。
记得羽毛球代表团来参观时,陈玉娘和侯加昌想要吃榴莲,可在“班厦”工地的大部分是北方人,都不知道什么是榴莲。我就和翻译一起去找。市场上榴莲很多,很快就买到了。拿到会议室做招待水果,结果弄得满会议室都是榴莲味儿,客人们吃得很香,可把工地人员都熏跑了。据说,有些工作人员还是第一次认识榴莲,闻到榴莲的味道。
武汉杂技团夏菊花等人来做客时,我们就安排他们吃饭。斯里兰卡地处热带海域,盛产大龙虾,他们很想尝尝,于是派人立即到市场买了好多龙虾回来。当时许多在工地工作的人也都是第一次吃到龙虾。尽管在斯里兰卡工作快两年了,可在大食堂是没有条件吃大龙虾的,那次算是跟着客人沾了光。
总之,无论哪个代表团来到“班厦”工地都会受到热情接待,组织座谈、搞表演、请吃饭。他们不仅参观了工地的工作环境,还给我们这些远在斯里兰卡的援外工作者带来了有关祖国形势和新闻的消息,更有很多难忘的欢笑,比如当时乒乓球代表团团长是山西人,他讲过一个笑话,说山西人扇扇子是头动扇子不动,就怕把扇子扇坏了,他的幽默把大家乐坏了,这些欢乐都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大厦完工
经过两年零五个月的紧张施工,“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终于在1973年4月全部竣工。
“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占地面积13公顷,建筑面积32540平方米,有主体建筑及附属建筑、停车场、喷水池等。
主体建筑是柱廊式对称八角形布局。主楼建筑高30米,大会堂屋面对角线长为108米,标高8米楼板处为大会议厅,楼板平台向外挑出最长7米挑檐,主楼屋面再挑出12米房檐。高峻挺拔的40根24米高八角形柱子组成外廊。这40根八角柱外包雪花大理石,是由我国山东出产,寓意将中国美丽的雪花带到斯里兰卡。柱子上方是金色柱头,承托着宽大的挑檐,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熠熠生辉,它是大厦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大厦庄严而华丽。其承托的不仅是宽大的挑檐,还承载着大厦的内涵与精神。
正门上方悬挂斯里兰卡的国徽。大厅正门前有四根具有斯里兰卡民族风格的汉白玉雕花柱,精雕细琢。正门两边是红色的大理石墙。大厅高台上安放着已故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的半身汉白玉雕像(现在班夫人的雕像也并排安放在高台上)。雕像后面墙壁上是一幅描绘斯里兰卡景色的巨幅油画,那即将冉冉升起的太阳,寓意对未来的无限美好满怀祈盼。大厅两侧墙面是白色大理石,大厅两侧八边形柱子用晚霞图案的大理石装饰,与巨幅油画遥相呼应,使得整个大厅庄严、肃穆、明朗。
主楼地上共两层,一层从主入口进入,是礼仪大厅,后面是可以容纳540人的宴会大厅,此外还有展览厅、银行、邮电、记者休息厅等。二层为可容纳1500人的大会堂,主席台具有多种功能,台下坐席共两层。一层设有540个代表席,后部有100个列席代表席;二层设有860个旁听席和记者席。厅内设有7种语言同声传译设备及供演出大型歌舞剧的现代化舞台设施。大会堂两侧为休息厅。主楼地下一层为工作人员餐厅及机房。
在主体建筑的东南侧有一架天桥将主体建筑与附属建筑相连。
附属建筑为矩形平面布局,分为二、三、四三段。二段是三层,为代表团办公楼。代表团办公楼平面呈内天井开敞式围合型内走廊布局,周边封闭,将中间围成一个长方形庭院。一层楼内侧环绕着一圈内挑檐走廊,庭院的东侧还有一条贯通南北的天桥式走廊,连接南北办公楼,并将整个庭院分成两个小庭院,成为优雅的休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