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被丢失的岁月--王庆瑞回忆录 第20节

点击:

“您给换一块吧,这老汉好不容易才买一次肉,给换块骨头小点的吧。”我们指着肉案上的肉都说着好话。

“爱要不要,就这东西!”卖肉的整理完钱后,拿起菜刀收拢着肉案上的肉块。

我们几个同学面面相觑,看着鲁老师满脸沮丧地拨弄着那块肉,又实在有些气愤。

看来想换块肉是无望啦。这时伶牙俐齿又反应特快的同学老苏拉了一把鲁老师对着卖肉的说:“走吧,我的儿子长大了非让他当个卖肉的!”

卖肉的听到后,重重地将手中的菜刀跺在了肉案上,瞪着双眼看着我们离去……

快乐的星期天

一周忙碌了六天,单位忙,家里忙,好容易盼到了星期天,本想睡个懒觉,不想早上刚到七点就让老婆给推醒了。

“快起,快起!赶肉铺刚开门去买点好肉,今天吃饺子!”

“我想再睡一会儿。”

“行了,上次去晚了你看买回些什么肉,瘦得不行还带那么大块儿骨头。”

我不情愿地爬起来,草草洗了脸,拿着一张肉票,推着自行车正准备走又被老婆叫住说:“多跑几家肉铺,一定买点肥的!”

我呛着风,蹬着“吱吱”响的自行车先到了离家最近的一家肉铺。哈,还没有开门外面已经排了二十几人的队,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八点过五分门开啦,大家蜂拥而入,只见卖肉师傅从后面往肉板上扔上了几块肉。

“怎么这么瘦啊,肥的都哪去啦?”有人不满地问道。

“排好,排好,今天就这几块肉!”卖肉的趾高气扬地吆喝着。

“又瘦骨头又多,这可怎么吃呢。”

“要不再看看别的地方吧……”

两个中年妇女在嘟囔着。

我忽然想起上次买肉让老婆埋怨了好几天,心想要不也去别处看看吧。可我接下来连跑三家肉铺都不满意,只剩下一家离家最远的肉铺没去了。于是我不甘心地骑了半个小时的车子买到一块肉,尽管也不太满意,但也只好这样了,路上又买颗大白菜急忙往家赶。

家庭生活

当时我住校园内的平房,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女儿和小儿子在翘首相望,“买上肉了吗?”女儿看着我急忙问。

“买上啦!”我拎起肉给女儿看。

“啊,呲(吃)饺子啦!”两岁的儿子也举起双手口齿不太伶俐地欢呼着。

回到家后,老婆麻利地把肉切碎,加上葱花在菜板上剁着。有节奏的剁肉声“骄傲”地响彻邻里……我和孩子们在准备灶火,砸煤的、劈柴的,个个兴致勃勃,你看儿子仰着小鬼脸双手还抱着一块大煤块。

全家总动员,到了中午时分两盖帘的饺子就包好了。我摆好了炕桌,看着热腾腾的饺子用大盘儿端上桌后,全家人就围坐在炕桌旁喜气洋洋地开吃了。

“真香,真好吃!”我高兴得又倒上点酒,并念念有词地说道:“饺子就酒,越吃越有!”儿子拼命喊着也要喝,我拿筷头给他嘴里蘸了点儿,他立刻吐着舌头大喊:“好辣好辣。”

饺子吃饱了,每人还要喝碗汤,叫做“原汤化原食”。终于吃完了,肚子撑得满满的。我放下碗筷往后一倒,搂着一双儿女,顿时心里美滋滋地想:“啊,真舒服啊!”

……

多少年过去了,吃过不知多少顿饺子,可再也没有当初那种感觉了。

又与大学擦肩而过

“恢复高考了,咱们终于又有机会上大学啦,赶快报名吧!”

“我们这么大岁数的能要吗?”

“能行,这次是以成绩录取,况且‘文革’已经结束了!”

废除11年的高考制度于1977年终于恢复啦。

课间休息时,我和既是同学又是同事的小全在走廊上夹着教案本悄声议论着。

上大学,是我们的梦想。11年前的这个时候,正值我紧张复习功课准备参加高考的前十来天,当时突然宣布不考试了,要废除高考制度……

11年过去了,无奈的我们参加了“文革”,下乡当了知青,又从农村抽调回城当了老师,但这个梦想一直没有消失过,恢复高考,这对我们是天大的喜事。

晚上回家后,我和老婆商量报名高考一事。“能上大学是好事,但孩子怎么办?”她指着牙牙学语的孩子跟我说。

是啊,今非昔比,我已经有了牵挂,有了责任了。看着不懂事的孩子和忙碌的老婆,我有些犹豫了。

“这是我们这一届高中生最后一次机会了,要克服困难,让老婆苦上两三年,不行就把孩子托给老人照看,咬咬牙就挺过来了。”几个已经报名的同学劝着我说。

“是啊,已经30岁了,再不能错过这次机会了。”于是我下定决心报名考试。

招生办报名的人可真不少,有毛头小伙子,也有我这样胡子拉碴拖家带口的中年人。届级也参差不齐,从1966届高中毕业生到应届毕业生等12个届级的学生都来了,场面空前热闹。看着报名的人年轻人居多,我又有些退却,小全调侃地说:“范进中举时多大啦,报吧!”

填好了报名表后要单位盖章,政工科的同事说:“这个必须去找领导签字才行。”

我小心翼翼地敲开了校长的门,领导正襟危坐,听清楚我的来意后,看着报名表说:“我看你还是不要考了,拖家带口的,况且我们工作也离不开你,你现在的水平还是不错的……”领导说了很多,总之是不给签字。

我沮丧地走出领导办公室。心里盘算着:“这可怎么办?要不去找同事问问吧。”

我找到要好的同事们说了此事,他们都表示说:“磨吧,哪有去一次就能解决的。”

第二天晚上,我按照同事们建议,提了两瓶二锅头找到了领导的家。领导先是很热情地劝说着我,但我依然坚持我的想法,表示这是我们这批人最后上大学的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等等。领导看了看表,终于有些不耐烦了,站起来摊牌说:“这样吧,你要是真想考,把学校给的房子腾出来。”

我坐在那里一时无语,心想:“腾出房子,那我全家人住哪里去?是的,我当年调到这个学校也是奔这里盖了十几间平房来的。虽然现在家里生活好了点,但是仍然没有搬出去住的条件啊。”领导看我有些着急,不紧不慢地说:“我们盖这么多房子是给单位骨干住的,你要离开岗位去上大学,我们的工作不能停,只能把房子腾出来让给这里上班的同志住,你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