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想来,母亲在我们兄弟三人均立业成家后也就五十挂零,如果我有今天的思想真应该劝说并帮忙妈妈找个老伴。若能找个好老伴,她的晚年可能会过得更好。有时在街上看到一些老头老太太相互搀扶,蹒跚相依地走完人生之路,再想到母亲几十年来形只影单,一个人顽强地生活,我心中充满了酸楚,而且也感到深深的遗憾!
感叹生活
中秋感怀——怀念母亲(四)
又到中秋,望着空中明月,我百感交集。去年和前年的今天,我陪母亲在楼前一起赏月,我们用望远镜看着明亮的月亮,并留影纪念。今年的十五夜晚月亮依旧,但母亲已经不在了。真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记得母亲望着月亮,谈论着月宫中传说的玉兔、嫦娥时,她没有伤感没有悲凉,好似一个开朗乐观的年轻人。一般80岁的垂暮老人哪有这般雅兴?所以,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母亲家中有本日历,她经常在翻着,该到什么日子了,该过什么节了,她都清清楚楚。什么日子该吃什么了,她都提前准备并提醒我们。她一个人过日子也总是把生活安排得有条不紊,自己再难受也要去做,尽力把饭做得有滋有味。这使我想到自己有时候一个人在家时,总是凑合,有东西也懒得做。半碗米饭冲上开水夹点咸菜也是一顿,煤气炉打一下都不愿做。母亲生活了这么多年怎么还能这么有劲呢?
母亲有新衣服总是舍不得穿,一般都是需要穿的时候她才穿。这几年生活好了,儿女们给她买了不少衣服,可她还是那样。新衣服穿完后脱下来还要叠好放回原来的包装中,整整齐齐地摆好,鞋穿完后也是放在原来的鞋盒中,东西总是放得井井有条,各有其所,而且门类齐全。有时我们缺什么了去找她,她那里总有。对各类物件倍加爱惜。她总是说:“生活中缺了什么也不行。”
母亲晚年得了糖尿病,一向胃口好的她不得不忌口,经常还要吃药打针,加之人老了心脏、脑血管病也都来了。可是母亲经常还是自己调理,各种药物平时都准备好,并仔细看清楚说明书,自前几年做青光眼手术后一只眼基本失明,就用另一只眼吃力地看着,经常是用放大镜看,如何用药,剂量多少,她自己逐一搞清,对症下药,尽量不麻烦别人。我有时说她是不是不相信我们,她说她得看清楚啊。
母亲的一生中有许多磨难,但她都坚强地挺住,顽强地活过来了。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母亲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也在劫难逃,她曾被游街,干过挖防空洞等重体力活。母亲何罪之有?但却受此折磨,可是她还想得很开,并安慰我们说:“那么多中央领导都挨斗了,咱们算什么?”母亲有这样的心胸真是了不起,她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让她顽强地活下去,把孩子们培养成人!
母亲对待帮助过她的人总是想尽办法去报答,无论是邻居还是自己的亲属。一次我给母亲拿些水果,她说要给对门邻居送些,这几天人家帮她干活了。二楼老张家在母亲去世后感叹地说:“那天我给老人收拾了一下花盆,天黑了,老人上楼来给我送了几个桃子。连自己的外孙媳妇给她每天去输液,她还执意要给她带些吃的回去。谁对她好,她总是过意不去,总觉得麻烦人家是不应该的……”
月亮又圆了,亮了,我想起了母亲,想起了热爱生活,顽强生活的母亲。母亲身上的优点对我是个启迪:要永远热爱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挫折,要顽强地活下去,世界总是美好的!珍惜生命,珍惜生活!
安息吧,妈妈——怀念母亲(五)
没想到2000年春节是我和母亲过得最后一个大年了。腊月二十八(2000年2月3日),我从新开张的花苑中给母亲买回两盆花,一盆金橘树,一盆是正在盛开的杜鹃花。母亲看着这两盆花喜得眉开眼笑。金橘树结了上百个小橘,母亲用手点着一个个数着;杜鹃花开着三种颜色的花,母亲把鼻子贴到花上闻着,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年我们过得够好了!” 母亲受了一辈了苦,晚年才住上楼房,用上了彩电、煤气、热水器等。住宅区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小区;楼栋间是个小花园,里面有草坪、绿树、红花、石桌、石凳,不远处还有个小喷泉,旁边摆着三角梅、榕树盆景。母亲每天早上都去那里散步、锻炼。她留恋这里的环境,经常在门前的石凳上坐着休息。我们五个子女两年多来每天都有人轮流陪着母亲,减少母亲的寂寞之苦,只可惜母亲在这个环境中生活的时间太少了,一共才两年多!
母亲同她那个年龄的家庭妇女相比,算是开过眼界了。这些年来,她同儿女们去过上海外滩、杭州西湖,还两次去过北京,在天安门、故宫、颐和园、八达岭、定陵、长陵等名胜古迹都留下了她的足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她经常拿着这些照片和大家说着,看得出,也有几分自豪。这些旧照片伴随她消磨了好多时光。今年初,我还准备带母亲去趟西安,去看看兵马俑等名胜古迹,她兴致勃勃,然而心有余力不足,腿脚明显不行了,西安之行未能实现,终成遗憾。
2000 年7 月10 日,老母亲在包头银河广场留下了她灿烂的笑容
晚年的母亲信奉佛教,拜观世音菩萨,初一、十五上香并吃素,精神上稍有寄托。1995年五一节,我们陪母亲去了趟五台山。那年她75岁了,身体还好,上了中台最高的菩萨顶,正好赶上了庙会,四月初八佛诞日,我们喝了圣水,拜了佛主,还了心愿,母亲的精神顿时格外愉快。次日上午我们还去了恒山的悬空寺,去了大同的云冈石窟,路上碰上了一些老外,看着满头白发的母亲精神抖擞,他们都翘起拇指说:“OK,OK!”此情此景至今我仍历历在目。
母亲去世前的二十多天,女儿带着她还去了趟银河广场,留下了她老人家最后一张照片。背景是开阔的现代广场,绿色的草坪鲜花满地,白色的喷泉像连绵的山峰直冲天空,母亲穿着鲜艳的服装双手高举,笑容满面,像是在拥抱太阳……我给母亲这最后一张照片上写下四个字“笑别人生”!
母亲年近80了,她欣慰自己儿孙满堂,第四代人都已十多岁了。她满足了,自己的辛劳没有白费,儿女争气,都成家立业且个个孝顺,美满幸福。她安详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从母亲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上看得出她是多么留恋这美好的时光啊!然而岁月无情,不可抗拒,死神夺去了她享受生活的权利,她还是平静地走了。
安息吧,我亲爱的妈妈!
走的人虽然走了,但是活着的人还要很好地活下去!
感叹生活
顺之即孝
同事分了新房以后,迫不及待地把农村老父亲接了过来。因为母亲去世了,想让父亲在这里安度晚年。父子俩都很欣慰,做父亲的欣慰脸上有光,光耀门楣了;做儿子的欣慰终于能好好地尽尽孝心,让父亲享享天伦之乐了。
老爷子来到了儿子的新房,站在门前说不出地感叹和兴奋,高兴地迈步进了屋,这里看看,那里摸摸。可是凳子还没有做热,儿媳妇就说了句让他十分生气的话:“爸,去洗洗澡吧,家里有热水,都是现成的。”儿媳妇自然是好意,也没有考虑太多,老爷子一听顿时满脸的皱纹拧在一起,闷闷不乐地说:“我一辈子都不怎么洗澡,这才来就嫌我脏啊?”儿媳妇霎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老爷子到底没有洗澡。而且没几日,年还没过,就要嚷着回农村老家。急得同事也无心工作。我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决定买些水果去劝劝老爷子,毕竟这是享福,不是来受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