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被丢失的岁月--王庆瑞回忆录 第28节

点击:

我刚到同事家没多久,老爷子就向我抱怨:“哪有这样的家啊!吃在家,拉也在家!”

我笑着劝解道:“屋里边有厕所还不好,省着往外面跑了啊?”

“就没有这样的!一早上起来家里面安安静静的。我早上起来就不想在家里上厕所,我就想出去溜达,溜达了半天后,外面没有一个地方能方便的,我没有办法,还得回来。这要是在家,每天早晨四五点我就起来了,我家门口养的驴、鸡、羊都在那儿叫唤上了。”老爷子越说嗓门越高,甭管我怎么劝也毫无作用。

最后我的同事想尽办法,都给老爷子下跪了,哭着说:“爸你别走,你走了多让别人笑话。你从来没来过,来了几天就要走,连年也没过,这不是骂我不孝吗?”可是老爷子还是没留下来,刚到初六就匆匆回老家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儿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我的同事很孝顺,那为什么结果会适得其反呢?在我看来,“孝顺”两个字要先“顺”着他来,才是正解。我跟同事说:“老人家在农村里生活了一辈子,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环境,你就让他回去吧,在这憋着,又不习惯,很可能会憋出病来,他天天早上起来听惯了鸡叫声,在这里上哪儿听去?他一辈子习惯了农村的生活,不适应这里的环境,尽管你孝顺,想把他接到城里生活,你认为让他来是享福,可他自己认为是受罪来了,所以你要是孝顺就顺着他来吧,以后你能多回去看看就多回去几趟,回不去的话就给他寄点儿钱。”

“给他钱,他也不花!”同事一脸无奈地说着。

我一想也是,我这个同事有九个兄弟姐妹,父母亲把他们拉扯大太不容易了,含辛茹苦,勤俭惯了,又怎么会舍得花一点钱呢……

可是,那又如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同事不愿回家

周末,我和一位过去的同事聚会,酒过半巡后,听他说了一段心中的苦闷。

他重重地叹了口气说:“一到周末我心里就挺矛盾,考虑着明天是不是回郊区老家去看望老人,不去吧,老人不依,自己也觉不妥;去吧,心里还真有点发怵。”

我听后不解,问他:“去看望老人心中还发怵?怎么回事?”我知道他是个很孝顺的孩子,虽然是名校政治系的研究生毕业,但考虑到老人和弟妹需要照顾,他毅然放弃了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了故乡。

“你们不知道,我每次回去,父亲都要对我进行无休止地训话,尤其是我当了领导后,他说什么你当了官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注意搞好各方面的关系,对上级应该怎样,对同级应当如何,对下级应该怎样对待,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要小心谨慎注意形象等等。

一开始我还洗耳恭听,连称是是,并表示要铭记心中,他说的话我从不反驳。我知道孝顺就是要顺从,顺着他才行。但久而久之,每次去都要训话一番,而且回回都是车轱辘话说个没完,喋喋不休,慢慢地我就失去耐心了,有时不免反驳两句,每到这时老父亲就发火了。他喊道,‘怎么,翅膀硬啦,听不进去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我看着他郁闷的样子劝着说:“老人家不也是为你好吗?”

他摇了摇头接着说:“哎!下次来了他可能也想换换方式,就主动问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难题等等,你说我父亲一辈子种地,解放后去扫盲班上过几天学,基本上是个文盲,我能和他说些什么呢,工作上的事基本上回家从来不说,问急了我就说不想说,说了你也不懂。

可他一听我这么讲,不乐意了,说道,‘怎么,当了几天官连亲老子也看不起啦,我过得桥比你走得路还多……’结果他这一喊,顿时家中气氛就紧张了。大家都在指责我不该惹老人生气,结果是高高兴兴的家中团聚,往往被弄得不欢而散。慢慢地我就有些不想回家了,而且说起来就有些头痛。

你说我父亲一辈子在小村里生活,最大的官是当过两年互助组的组长,一辈子最远出行的地方北面去过固阳,南面去过东胜,东面去过呼和浩特,西面到过后套,半径不超过两百公里,怎么他好像什么都懂,总想管别人,总想教训子女,我要再说他两句,他总是说,‘我这不是为你好吗,遇上别人我才不管呢!’”

……

我们话说了很多,不过很快沉默了下来……

是啊,父母的“好心”怎么给儿女带来了无尽的烦恼呢?

看来,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好为人师,想管别人的事,恐怕也是人的劣根性之一。“无知者无畏”,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强,继而吹牛说大话。人们只有随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能经常反省自己,知道自己长处是什么,短处在哪里,如何扬长避短。对自己有了准确的认识,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能老想管别人,眼睛老盯着别人。天下每个人都管好自己,全社会就进步啦!

感叹生活

放风筝

“老王,你怎么玩起风筝了?”那天在广场散步时,一位退休的老领导惊讶地问着我。

“那你退休了都干些什么呢?”我笑着问他。

“翻翻报纸,看看电视,来广场散散步,基本上就在家呆着。”他一脸轻松的表情对我说。

“好容易退休了,是该放松放松啦,要不你也来放风筝吧?”看着一身西服的他我说道。

“我才不呢!”他微微露出不屑的眼光,看了一眼蹲在我旁边抱着风筝轮的这些老伙伴们后匆匆离去,看来他是羞于与我们为伍的。

“唉,‘凤凰落毛不如鸡’。”一个老伙伴指着他的背影说。

我退休回家后的第一项活动就是放风筝,过去苦于没有时间,现在终于可以自己支配了。

我爱放雄鹰、燕子、飞机样的风筝,并且爱放长线。坐在广场上,抬头看着自己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中翱翔,时而钻入云中,时而从云缝中栽头直下。如果稍一走神,可能就找不到自己的风筝了,那种望眼欲穿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要是风筝“打架”了,需要和同伴们设法解除;风大放得远,一时线收不回来,也需要同伴帮忙把拉线回收;有时拉断线风筝就跑啦,一股风刮来,把风筝挂到建筑物上或挂到了树上,这就需要同伴们一起交流经验。这些过程是最有趣、最开心的事,大家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我的这些同伴大多是退休的工人师傅,他们的手很麻利,都是自己制作风筝。找来竹子、薄布,五颜六色搭配得当,制作成动物形态的,八卦三角的各种样式的风筝。系好提线,反复试验,看着自制的风筝稳当地飞起,他们笑了……

每天仰望天空,不停地收线放线,向前跑几步,向后退几步,四肢也活动灵活了,竟连多年的颈椎病也缓解了!看来长期的伏案工作,习惯的低头动作终于可以改变了,也该是抬抬头的时候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