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草根之路--王德成回忆录 第25节

点击:

现在的兵团还有个武警部队,这武警部队遍布新疆的南疆、北疆,包括乌鲁木齐等各大城市。

官兵一致,同甘苦、共患难,奋斗不惜筑辉煌。

914部队先后曾自力更生建成了疆字九一四部队味精厂,这个味精厂产值也挺高的,后来交给地方了,为新疆填补了一项空白。

当时抽调了一部分骨干,参与组建了兵团教导大队,为兵团现役干部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我们都是培养兵团所属单位的团以上干部。914部队派遣一个整建制连队参与石河子军分区的组建,并担任警卫工作,后来改为石河子市武警支队,为维护石河子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914部队选派一部分同志充实新疆军区石河子生产基地,为基地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谈起当年914部队文艺宣传队和篮球队那些人的风采,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

根据形势的需要,部队主力奉命并入新疆军区守备二师,担负起固守边防的重任。部分骨干先后受命调往疆字915部队(这是后勤部队)、解放军十七医院、新疆军区后勤训练大队29分队、新疆军区后勤部、原北疆军区、东疆军区、新疆军区步校、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现在还在西安)、武警西安工程学院、南京军区、第二炮兵司令部、中央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

从80年代初开始,部队营房逐步移交给石河子师范学校,近百名战士集体转业,留在了石河子味精厂。三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当年来自五湖四海,如今遍布全国各地。昔日个个身强力壮,今日已是人到中年,有些已经到老年了。有些退休疗养、安度晚年,有的英年早逝、离开人间。估计我们部队可能有五六十个甚至七八十个都已经离开人间了。绝大多数战友至今仍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过去的岁月令人难忘,战友情谊亲如兄弟,为珍惜这种深情厚谊,出版这本通讯录(其中只有能联系上的战友的通讯地址和电话),以留下无穷的精神财富和永久的思念。

我的第二故乡——新疆

根据大家的意见,通讯录不设“职务”一栏,以示战友之间情同手足的兄弟关系。同时亦不设“工作单位”栏,直接按地区排序,比方乌鲁木齐、石河子、昌吉(五家渠)、奎屯(乌苏)、库尔勒(焉曁)、哈密、克拉玛依、和田、上海、天津、北京、郑州、新乡、洛阳、濮阳、济南、西安、太原、临汾、兰州……所有地区的排名也不分先后。

这是2003年8月的通讯录。

2005年1月18号再印的时候有个再版前言,也非常好,再版前言就是:

914部队《通讯录》于2003年底发到部分战友手中,引起强烈反响,普遍认为是一种意外的惊喜和收获,并为老部队所保持良好的光荣传统和浓郁的人情味而欣慰。通过《通讯录》,使多年失去音信的战友相互取得联系,同时更让我们曾经作为光荣军人的这一代人,遥想起当年那终生难忘的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朝夕相处的日子,官兵同乐的瞬间。战友们纷纷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共同的心声,当年履行神圣使命,无怨无悔,如今勾起怀旧之情倍感亲切。

战友之间的信息需要交流和沟通,一些战友要求入编并得到《通讯录》,有的电话及手机号码发生变化,促使本次再版。

在战友当中,凭借个人的不懈努力和追求,不少人已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像老政委张玉华,离休后打破“人过三十不学艺”的陈规旧律,刻苦学习书画篆刻艺术,仅用十多年时间就登堂入室,成为北京艺术殿堂的一员宿将;政治干事姚光媚自幼酷爱书法,从军几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持之以恒,其作品多次参加军内外书法比赛并获大奖,不愧为军旅书法的一位骄子;宣传干事郝健鹏从小对音乐孜孜以求,当年手风琴演奏技巧已驰名全新疆,至今仍然活跃在音乐界,其作曲、指挥艺术颇有影响,占有音乐舞台一席之地;四连文书于云涛,转业后潜心从事美术创作二十多年,在国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作品千余幅,并多次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尤其水墨人物画,堪称书画天地里一枝奇葩;一连战士裴自林,退伍后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开垦荒地600亩,种植养殖展宏图。目前“裴家庄园”已初具规模,可谓私人经营的一大亮点。

在军队师职军官、地方地厅级领导中有我们杰出的代表;县处级干部、公司企业领军人物中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在公检法、工商税务队伍中有我们久违的身影;在科教文卫领域,有的已成为专家教授;在公交建商战线,有的已成为行业精英,这是他们每个人奋发努力的结果。作为战友,我们有理由感到骄傲和自豪……

再版此通讯录时我们不能忘记郭鸿正、张群本、石俊伟等三四十位首长或战友去而不复返、入土为安了。在此谨向他们表示深切的悼念。我们这些健在的战友们将逐渐步入老年,年龄不饶人,身体是本钱。因此殷切希望各位战友要专心事业、珍惜健康,重视友谊、常来常往、家庭和睦、吉祥幸福!

除上次《通讯录》所录的名单以外,这里又增加了重庆、成都、巴中、武汉、廊坊、杭州、安阳、鞍山、青岛等地的战友,还有许多战友已很久失去联系未能录入,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由于在工作之余操办此事,水平所限,恐有不周之处,恳请读者战友批评指正。

石俊伟是我当兵后的第一任指导员,对他的去世我在此深表哀悼。

采访者:这是再版之后的一个前言?

王德成:对。这些我们看了部队简史以后都很高兴,2010年10月份我们到石河子去,朱月多、孔纯森、郭勇、董进胜和付新茂、魏振荣等战友首长,他们这些操办通讯录的人接待了我,感到战友之情确实很浓厚。我想着把这个《通讯录》前言和914部队简史放进回忆录里,作为一部分内容。

采访者:刚才您在读前言的过程当中,您提到了好多战友有了比较著名的成就,做得很不错,包括很多书画家。

王德成:确实是。

采访者:这一次返回新疆第二故乡有两个好处,第一个是见到之前的亲人。

王德成:对,我的哥嫂、侄儿他们,还有战友、首长。

采访者:还有就是参加了冬泳比赛?

王德成:对。而且我这里有感悟,不断地在说、不断地在重复,我爱人后来也有些理解了,我说如果我不出扶风县,我将会怎样?不到新疆去将会怎样?我到了新疆,如果不出石河子将会怎样?我是从石河子调到乌鲁木齐陆军学校的,1985年最后调到山西夏县当武警教员,如果我不出乌鲁木齐陆军学校,我现在又会怎么样?

 

2010年,陈博学老主任(右一)和王德成(左二)等合影留念

我刚才还忘了一个细节,我在乌鲁木齐陆军学校又转到一个政治工作教研室,我的教研室主任陈博学,陈博学主任现在还在。当年我们上电大的时候,有一个叫刘继绵的,现在都是军级干部了,我找他的时候,人家都不给具体电话号码和家庭住址。毛民生是去世了,他是评毛泽东诗词和毛泽东人品的专家,是我在主编《毛泽东诗词书法鉴赏》里写到的人。我们一起在电大学习,我们三个人是个小组。刘继绵现在是个军级干部,享受军级教员的待遇。陈博学主任是在电力设计院当书记。我终于找到陈主任,和他聊聊天,把我编的两本书送给他,问问陆军学校的情况。他也曾经到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学习过,但是回去以后转业到了地方。现在他耳朵也背了,我问了问情况,交流了一些想法和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