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新中国的守望者--丁民仆回忆录 第5节

点击:

还有一首骂的是韩德勤:“天上有个扫帚星,苏北有个韩德勤。多少鬼子不去打,专门欺压老百姓。”歌词唱出了百姓对韩德勤这样欺压贫穷百姓的恶势力的厌恶,更表现了心中对新四军到来的期盼。

1941年,新四军来到我的家乡,与之同行的还有专做群众工作的地方工作队的同志们,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新四军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他们访贫问苦,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利,还实行了减租减息,让百姓异常欢喜。

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新四军里的两个女干部——郭南和李敏。她们教我们小孩子唱歌、扭秧歌、玩游戏,我特别喜欢她们。新四军的女干部和农村妇女都不一样,农村妇女多是穿大襟的衣服,头上梳个鬏,但新四军的女干部则是统一的对襟衣服,短头发,显得十分利落、干练。

新四军的纪律很严明,绝不拿百姓的一针一线。他们平时就在附近的百姓家借住,吃饭都会给钱。我见到的新四军干部都背一个包,带着一个笔记本、一支钢笔。小时候我们还用毛笔,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钢笔,心里十分羡慕,立志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党的好干部。

童年生活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我自幼受到母亲和兄长们的疼爱,但艰苦的生活仍然深深地镌刻在我脑海里。

那时,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喝大麦面或棒子面稀饭,稀饭里面掺一把大米就算是好的食物了。每天早晨,母亲先从锅底给我盛一碗稠一点的稀饭,这就算是对我的特殊照顾了。

虽然家里养了许多鸡,但鸡蛋都是用来卖钱的,谁也不许吃。农村讲究立夏的时候吃个煮鸡蛋,防止生病,这是我一年中惟一可以吃一个鸡蛋的机会。春节的时候,全家十几口人,只买3斤肉,一年也只有这一次见到肉的机会,小孩子都特别盼望着过年。

因为是最小的孩子,我穿的衣服都是哥哥们剩下来的。由大哥传到我这里,衣服早已破烂得补丁摞补丁了。记忆中我第一次穿的新衣是靠自己捡麦穗换来的。我在地里捡别人掉下来的麦子,回家筛选好再拿去卖。我用卖麦子的钱买了一块布,回家让嫂子给我做了一件褂子。后来我在社教工作队工作,冬天冻得生病了,三嫂做好了棉被和棉衣棉裤给我送来,衣服的里子也都是旧的,棉被是三哥、三嫂结婚时用的,根本买不起新的。那套棉袄棉裤我一直穿到考上北京大学。那棉被我来北大上学后还盖了很多年。

回想童年的那段岁月,生活真是异常艰苦,但幸运的是我还有疼爱我的父母、兄长,还有视我如亲弟弟的几位嫂子,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疼爱和关心,也永远忘不了他们对我的情谊。

私塾学习经历

我们村有个保长叫王恒基,爱看史书,很有学问。1939年,我在三哥的带领下来到了他办的私塾。

当时我虚岁是8岁,来到私塾后,王恒基问我今年几岁了。在我的家乡,8不读“bā”,而是念“bāi”,但当时我的三哥说了一句普通话,那是我第一次听见8的普通话读法,至今仍清晰地记得。

能够上学,我真是高兴极了。当时上学的孩子第一年都学《千字文》、《百家姓》,我大哥从外面买来学校用的国文书(现在叫语文,当时我们都叫国文),一共是4册。这4册国文书在学校是要从一年级学到四年级的,但我用一年的时间便全部学完了,这都是私塾里的先生教我的。

第二年,我开始跟着先生学习四书。其实讲课的形式很简单,先生每天念一段,再讲解一下意思,要求我们第二天背诵下来,之后再讲下一段。年底课程结束的时候,先生要求把全部的内容背下来,我们要一个一个地站在先生面前背诵,忘记或背错都要挨打,用戒尺打手心或揪耳朵,管理得很严格。那时候也不给成绩,只要背下来就可以了。除了学习四书,我们还要练习写大字,先生写好了字,让我们照着模子练。上私塾时主要就这两项内容。

在上私塾期间,我只挨过一次打。先生是保长,有一次出去开会,我们这帮学生就“造反”了。我们把课桌搭成台子,学和尚念起了经。那次把先生气得不得了,没有丧事便念经是很不吉利的。先生回来后什么话也没说,直接把他家的梯子往地上一摆,呵斥道:“都给我跪下!”我们便都老老实实地分两排跪在了梯子上,先生拿杆子把每人都打了一下,那是我惟一一次挨打。

由于我们当地和上海之间做买卖更能赚钱,先生便不太愿意教书了。有一次他外出做买卖回来在家遭土匪抢了,还被灌了水,嗓子都被灌哑了。先生不能说话了,这私塾也自然停办了。这时我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正好念完,虽然还有其他人办私塾,我也仍想读书,但我父亲不让我再读了,我只好休学在家。

1942年休学,1943年年初我便回家帮忙干农活了。身边还有一些比我稍大些的小朋友,我跟着他们,他们能做的事情我也都跟他们学着做,就这样帮助家里干活。

停学在家的日子

1942年母亲去世,私塾也停办了,我开始在家帮忙干农活。

当地有个炸麻团的商店,我花钱去那买几斤发好的面,自己揉成团后请店里的人帮忙炸好,之后我再拿着麻团走街串巷地卖。因为是送上门卖的,价钱要比在商店里贵些,我就赚这中间的差价。不过因为赚不了多少钱,卖了几次也就不卖了。

春天地里有野菜,草地里有野百合,我都会挖回来当菜吃。我家附近还有龙胆草,这是一味药材,虽说值不了多少钱,但是拿到药店也能卖些钱来贴补家用。

当然,这只是些零碎的小活儿,我最重要的任务是养蚕。养蚕的全过程我都驾轻就熟。蚕子最先粘在纸上,抱在怀里加温就可以孵出幼蚕。刚出生的幼蚕比蚂蚁还小,我要特别小心地对待,只能喂桑树上最细嫩的新芽。采摘回玉米粒大的新芽后要用刀剁碎,放到铺好纸的筛子上,再把幼蚕小心翼翼地放在上面。

幼蚕吃新芽后逐渐长大,蜕皮后全身变成白色。一星期后,小蚕要开始休眠,这段时间不能喂食给它。蚕每休眠一次蜕一次皮,也会长大一些。长大后的蚕比较好养,只是吃的桑叶多了些。蚕经过四次休眠就要吐丝作茧。蚕在茧里先变成蛹,再蜕壳后变成蛾子从茧中钻出来,在纸上产卵,以便来年再出小蚕。

为了喂蚕,我要爬桑树去采摘桑叶。我家隔壁的大地主家有桑树,桑叶长得很好,但他不让别人去采,我和小伙伴们便偷偷爬到他家树上去摘。有一次偷摘树叶时被地主家的伙计逮到了,他罚我们跪了半天,打好的桑叶也没给我们。

蚕长大以后开始吐丝。那些不吃东西、不排泄、肚子发亮的蚕就是要开始吐丝了。蚕吐丝的时候,我要把它放到事先用草做成的蚕蔟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后,蚕不再动,开始结茧。这样的蚕茧可以直接卖,也可以自己缫丝,缫好的丝纺成线,再织成丝绸,有人专门收购。

养蚕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抽丝,还有人请我去帮忙缫丝呢!缫丝要在没有破茧之前进行。把茧放到锅里煮,一段时间后用筷子捞出丝来。锅里同时放几十个蚕茧,每个茧抽出一根细丝,几十根细丝同时出锅后粘在一起,成为一根较粗的、可以织丝绸的丝。若是蛾子破茧出来了,丝也会断了。这时茧上会有一个洞,断了丝的蚕茧不能缫丝,只能做丝绵。把这样的茧继续放在锅里煮,煮好后放在手上撑开,一个一个地套在一起,丝绵便做好了。丝绵可以用来絮棉袄,也能絮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