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件引以为荣的事情就是我在初三写的一篇作文被老师评为了100分。这件事情引起了全校的轰动,好多老师和学生都反对作文给满分,但评分的老师坚持己见,最后经校长审批,保持原来满分的成绩。因此,我成为了创校以来作文满分第一人!
我不但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还是篮球队的队长,宁可每天晚上少睡一会,也要抽出时间和同学、队友在篮球场上练球,我带领的篮球队还得过初中部的冠军,后来同学们又把班长的职务交付于我,我从不懈怠,每天都过得十分充实。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有幸得到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老师和同学们对我也是好评如潮。
读书时同学之间团结向上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我们三个好朋友(就是免试升高中的金贵杏、龙书觉和我)都为人中肯厚道,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大家和平相处,相互关心,在学习上进行良性竞争,从不互相妒忌,全凭自己努力,这种团队学习关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我们到现在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只要到北京就来看我,我也会尽地主之谊,盛情款待。我也一有机会就去拜访他们,他们也是热情欢迎。
我的几位篮球队友,人品都很好,开始学习成绩不理想,我试着告诉他们一些学习方法,希望能帮助他们提升成绩,后来经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也日益提高。
军队派军官搞童子军训练,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带着学生绕全城跑步,一边跑步一边喊口号:“不抽烟、不酗酒、不赌博、早起早睡、锻炼身体”。跑完步后,回来洗漱、吃饭、上课。童子军训练持续了初中三年,我升入高中以后非常怀念,羡慕初中部的学生天天可以跟着教官跑步喊口号。高中部的军训主要是练习立正、稍息、射击等项目,我对之兴趣甚少,而且和军官的关系也不如初中时和童子军的教官亲近,只求成绩合格,不会在这上面花费过多的精力。
婺源中学:作文满分第一人
由于国民党贪污腐败日见严重,苛捐杂税、抓壮丁等暴政引起了老百姓的抗议,当地学生自然有所行动。1947年12月,婺源县城也发生了一次中学生与警察之间的冲突。由于县城学校周边山区有一些中共武装游击队在活动,引起当地国民党政府的注意,就派警察来监视学校,监视学生和老师的活动。这一来引起了学生的反感,学生就把矛头指向警察。警察经常来学校巡视,有些高中生用石头砸他们,隔天警察就列队前来示威,但学生和警察之间的斗争还没有发展到短兵相接的程度,所以无人伤亡。不久,此事不了了之。
婺源旅游示意图
婺源交通区域图
婺源中学原貌图
文公阙里与紫阳书院
江岭风光
枫叶红了
篁岭金秋
白云深处
小桥流水人家——李坑
洗衣曲
汪口祠堂
宋代廊桥——彩虹桥
段莘水库——高山平湖
婺源鸳鸯湖
灵岩古洞群
天池荷香(萃灵洞)
水月交辉(涵虚洞)
迷宫莫测(琼芝洞)
玉屏引胜(凌虚洞)
鄣山飞瀑
虹关古樟
文公山古杉群
豸峰成义堂砖雕门
虹井
朱熹
詹天佑
龙尾砚
婺源文士茶道
婺源农家茶道
徽剧
木雕
荷包红鱼
1991年8月,王啟怀夫妇回腾坑村老家时留影
2004年,王啟怀(右一)回腾坑时和汝文合影
2008年元旦,二儿子建拓(左三)回腾坑祖居留影
1987年5月,王啟怀(左一)与婺中同学在婺源博物馆前合影
1991年9月,王啟怀(右二)与婺中同学欢聚滕王阁
1997年,王啟怀(右一)在江作昭(右二)学长家花园合影
1998年,王啟怀(左二)与婺中同学欢聚黄鹤楼
1993年,王啟怀(右)和董輗在天安门前合影
2004年,婺源中学80年校庆时,王啟怀(左三)与同学合影
北京校友送给婺源中学80年校庆礼品
北京校友送给婺源中学80年校庆礼品
初到上海
我很想读大学,而我的大姐和哥哥家都在上海,上海各方面的条件要比闭塞的婺源山区好得多。我哥哥在上海先当学徒,后来做账房先生成了家。他告诉母亲:“弟弟想读书,就让他来上海读。”我想我在上海有落脚的地方,在上海读高中,等到考大学时就方便得多,于是,在母亲的同意下,我于高二下学期放假时,带着我所有的成绩单和奖状去了上海。
1948年,我跟着村里做生意的人一起去了上海。高二以前我没有离开过婺源,更没去过其他大城市,到上海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上海人多楼高,到处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人称东方小巴黎,繁华至极。我到处张望,同乡人带我到南京路去参观上海的繁华街道,到了上海第一高楼东方明珠国际饭店时,我抬头一看,帽子直接从脑后掉下去了。我当时就想:这房子真高啊,真是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楼。刚到上海的时候,还不会看红绿灯,没见过那样的灯泡,更不懂交通规则,过马路时总是很慌忙,对城市生活很不适应,十足一个乡巴佬。
我哥哥当时在上海打工,时值动乱时期,他的经济状况也不好,还要养四口人,住的房子也没有多余的空间可容纳我了。哥哥说:“我给你安排去别的地方先临时住着。”到了上海以后,我就住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里,在上海闸北的贫民窟里。时间长了,对上海的感觉已经不只停留在其表面上的繁华了,能深入现实看到一些社会问题,发现这个城市的腐败和贫穷。
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腐化,无一例外,国统区物价飞涨,纸币贬值,民不聊生。比如上星期米价是两块钱一斤,这个星期就是两块五一斤,买东西都要用大包提着一捆一捆的纸币去。上海底层的老百姓比我老家穷苦农民过得还不好,我们家乡的穷苦农民至少能自己种地种菜,不至于挨饿。但上海就不一样了,因为家里穷没人管而上街乞讨的小孩到处都是,特别是我住的贫民窟那一带,乞丐一天比一天多。所以,我把这里社会底层的情况看清楚之后就有了不同以往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