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舞动的鹃花--马丽娟回忆录 第20节

点击:

 

1951年,在青年艺术剧院院部“345号”门前留影

只占了这几处还不行,没有排练厅和演戏的地方,后来我们好不容易才相中了国民党统治北平时期的美琪电影院。那里虽然小,但前面有一个大广场,旁边还有一座小黄楼。既可以在里面演戏,二团的办公楼也有了着落。基于以上考虑,此处无疑是黄金地域。

天时、地利、人和占齐了,我们在二团的生活掀开了新篇章。

与虱子、臭虫的抗争

到了北京发了木板床,一人一张木板,两头用凳子一搭就能睡下了。院子里东西两边各一排房子,房间多了,为了保证卫生,每隔一两个星期男女宿舍就换一换。尽管如此,虱子和臭虫的猖獗进攻还是成为了“老大难”问题。

在东北时我们身上都生虱子,尤其头上,很是严重。其实治疗虱子的方法很多,但我们只有夏装和冬装各一套应付四季更迭,彻底消灭虱子完全成了奢望。臭虫更是了不得,用草垫子铺的榻榻米缝里面是成堆的臭虫,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只要往垫子上一躺,臭虫就会“大举进攻”。我们被咬得“哇哇”乱叫,成宿难以入眠。以前在东北没见过这种虫子,这次真是尝到了厉害。此外,可能是因为潮湿的关系,到了晚上窗户上爬满了壁虎,黑压压地一片。加之虱子和臭虫的猖獗,我们这群孩子痛苦极了。

不能一味被“欺负”,我们也要“反抗”。往木板床上抹“六六粉”,额外再铺上一层报纸,可是仍不管用,最后只得撕报纸打臭虫。臭虫咬了人,使劲往墙上一摁,血印子就渗出来。对付臭虫的招数大抵如此,只能手工消灭。

相比之下,消灭虱子则困难得多。没有淋浴、没有浴池,我们用大盆轮流洗澡。尽管如此,头发上的虱子还是难以消除。女孩子都梳小辫,头发越长,虱子越多。实在没办法了,只好把卫生球碾碎了,用煤油将粉末搅匀,然后包在脑袋上。火辣辣的灼烧感的确考验着大家的神经,大伙疼得直蹦,有的孩子干脆难受地抱着脑袋在院子里直叫唤。

虽然与虱子和臭虫抗争的过程很难熬,但虱子终于被彻底清除了,臭虫也得到了有效地消灭,也算战果卓著。

幸福的时刻

一天凌晨,团部通讯员杜跃林匆匆跑到我们宿舍门前,压低声音喊叫:“马丽娟快起来,团部叫你去一趟!”我从梦中被叫醒,忙问:“什么事呀?”他说:“不知道!”于是我披上棉衣,光着脚,睡眼惺松地跑到食堂。正在这里等候我的罗正、朱猗同志,看我狼狈的样子,禁不住哈哈笑了起来。“哎呀,这么凉的天,你怎么不穿袜子就来了,快回去穿好衣服来集合!”朱猗边笑边说,顺便还递给我一块白薯,可就是没有把叫我来的原因告诉我。我回屋穿好衣服,稀里糊涂到了集合地点。这时已有很多人等候在这里了,我走到鲁亚农和沈贤同志身旁问:“咱们这是上哪儿去?什么事呀?”他俩笑眯眯又带点儿神秘地说:“现在还不便告诉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我们来到当时全国学联、青联住的大楼前(王府井大街北口附近),哇!黑压压一片人。不一会,团中央的一位负责人向大家宣布说:“这次活动是应曾在延安工作过的同志们的请求,经党中央批准而安排的。今天参加的人比较多,有延安鲁艺、青艺,延安画报社和东北文工二团的同志,人比较多,希望大家听指挥,按次序上车。”这时,团中央那位负责人过来问吴雪:“儿童代表来了几个?”吴雪等人回答:“只来了一个女孩!”“不对,还应当有个男孩代表才好。”根据那位负责人的要求,从车上跳下一位同志快步去找王肇春,后来我在现场却没见到他,究竟王肇春有没有到现场,我并不确定。

大卡车奔驰在京郊大地上,浩浩荡荡十分壮观,不知不觉汽车到了香山,这是党中央的临时驻地,毛主席住在这里。下车后,鲁亚农才对我说。“这里是香山,我们是来接受毛主席接见的,是来看望毛主席的。”罗伯忠队长忙插话说:“很多干部离开延安多年,都很想念毛主席。现在北京会合了,都想见见毛主席。你是作为新参加的儿童代表来看望毛主席的。”听了他的话,我才恍然大悟。天哪,要看到毛主席啦,而且是作为儿童代表来看望毛主席的,多光荣啊!我激动得泪水禁不住流了下来。

“毛主席来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首长都来了!”大家互相转告并为此欢呼!为了能和毛主席握上手,能把毛主席慈祥的面容看个清楚,欢呼的人群向毛主席的方向蜂拥而去,当时我被挤在人群中间,因为个子小,被人墙挡住了视线,谁也看不见了,我急了,急得要哭了。鲁亚农看我着急的样子,把我拉到身边说:“来,坐在我的肩膀上,快!”说着把我抱起来放在肩上。我俩借人们向前拥挤的冲力,一下子站到毛主席的背后,啊,这下看清楚了,我还用手摸了摸毛主席的肩膀。那魁梧的体魄、宽厚的肩膀,像巨人一样站立在群众中间。此时此刻我唯一的想法就是睁大眼睛,把毛主席看个够,我仔细端详毛主席的面容,上下打量毛主席的衣服,看啊看,就是看不够。

这时有人喊了一声:“大家都到礼堂去,请毛主席讲话!”大家到了礼堂,刘少奇副主席对大家说:“毛主席开了通宵的会,太累了,让我代表他讲几句话。”大家热烈鼓掌,欢迎刘少奇讲话。刘少奇说:“毛主席、朱总司令已经下达了大军渡江的命令,全国各个战场形势很好,全国解放已为期不远了,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就要正式成立了……”这番话使大家兴奋异常,新中国要成立了,这一天终于盼到了!

接见结束了,我们乘着大卡车返回住处。一路上,我的心总也平静不下来,接见的情景,萦回脑际;幸福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我想: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苦命的孤儿,在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前夕,竟能受到毛主席接见,看到毛主席,这是我一生中最光荣最幸福的时刻呀!

当时罗队长嘱咐我说:“这次你见到毛主席,是很光荣的。儿童队很多人都没有去,而你去了。你不要骄傲,也不要向没去的人宣扬这件事。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吧!”

几十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淡忘,唯独这次不寻常的接见,我仍记忆犹新。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成立

1949年4月16日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青年艺术剧院成立了,原先的儿童队继而变成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附属儿童队。团中央领导人冯文斌等出席了成立现场,团中央副书记廖承志还专门发表了讲话。我当时也在现场,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时隔多年,我难以追忆出廖承志讲话的字字句句,但大概的意思还颇有印象。他指出战争胜利了,应成立一个国家级的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不论来自上海还是延安,国统区和解放区的两路大军胜利会师,全力将这个剧院打造成全国最好的一流剧院。当时我们大家还小,不能领会这番话的精神。只是日后发觉学习任务愈发繁重、演出活动愈发频繁时,才隐隐约约意识到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成立对新中国的话剧事业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1950年儿童队老战友合影(前排左二是马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