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每次往返总会途经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下车看看铜像、碑文记载,很是感人,不由得感叹人生,浮想联翩。
1971年下部队演出时,我与战友张广善(右)在炮兵阵地演唱京剧《智取威虎山》
作为文艺宣传队,我们不仅要在师部的驻地演出,还肩负着到基层部队慰问演出的任务,一年中大概要下部队两到三次。那时候我们师大概有四五个团:208团在河北涿鹿县;37团在沙城附近,离我们营房不远;10团在宣化县;6团在北京延庆县。下基层的时候这些地方都要一一走到,经常演的节目就是样板戏《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虽然这些都是经典剧目,但总是演战士们也都看烦了。我们部队里的兵也不全是北京的,河南兵和山东兵都比较多,山西兵也不少,虽然京剧是国粹,但受众面窄,那些来自其他地方的士兵未必都能喜欢京剧。而且我们师里的师长、政委等首长都是河南人和山东人,也要考虑到节目是否符合他们的“口味”才行,加上部队又要参加对越反击战,急需鼓舞战士,增强士气,因此,我们原来的节目就显得太单薄了。这时候,部队的首长就向我们提出:要丰富节目的类型,多排小节目,以演出小节目形式的地方戏节目为主,可以排演一些豫剧和吕剧节目。之后,我们就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开始编排各种形式的小节目,如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等,京剧也还有,但是保留的并不多。这样一来,我们的文工团也算是“转型”了。由于我们是炮兵部队的缘故,因此我们的节目方向就制定为:宣传炮兵精神。每台节目两个半小时,反映炮兵的节目必须占三分之一。
转型之后,我们文工团就开始研究新节目,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此时,胡科长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胡科长是我的老领导,也是我的恩人。他是把我领进部队的第一人,也是把我领进文艺界的第一人,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虽然他现在已经去世了,但我这一辈子也忘不了他。
1975年在河北沙城营房,我与老领导胡俭福(左)合影
他很有才华,会作词,也会作曲。他建议说:“能不能先搞一些小节目。第一个开场节目就以表现炮兵为主,就歌颂炮兵精神。写一个炮兵歌曲联唱,所有的宣传队战士都上去,民乐西乐全部都上,舞台占满了,达到炮兵歌曲响彻部队的效果。”后来这个方案被付诸实施,胡科长创作出一首《炮兵赞歌》,歌曲的词曲作者都是他,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小节目,也是胡科长的佳作,成为宣传队的保留经典。
紧接着又编排出一个炮兵歌舞,男兵、女兵在舞台上耍红绸。还有腰鼓舞,我的任务就是打腰鼓,头上扎着小白毛巾,穿着那种陕西人的小肚兜,身上绑着腰鼓。那种鼓我一开始并不会打,但是部队文工团的人都是一专多能,必须得会,于是我就开始硬着头皮学,每天反复练习,把手指都磨破了。
后来胡科长说:“只有腰鼓和歌舞,节目是不是单调了点儿?好像战士们都比较喜欢听相声、山东快书什么的。”我说:“那谁去学呢?”胡科长听了就指着我:“你不是北京人吗?北京人普通话说得好,说相声就是手到擒来。”我一听就觉得不行:“我哪说过相声啊?”“你必须说相声,你去学。”军令如山,我就开始自学相声。先是跟着电视学,但那时候电视节目很少,也不是常常能看到。我又到处借书。自己到图书馆去翻书,《中国相声大全》、《侯宝林相声全集》等,凡是和相声沾边的书我拿过来就看,觉得有用的东西就抄下来,然后一点点慢慢学。再模仿相声名家马季、侯耀文他们表演的姿态。
我是一个兵
当时我找了一段侯宝林的相声《猜灯谜》来学,经过我的改编,我把它改成了《打灯谜》。这个相声演出很成功,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的,这后来也成为了我们演出的固定节目之一。
演出结束之后,首长在晚上接见了我们,他特别满意,说:“你们以后就搞这种小节目,戏曲节目要少,但是也不能没有,以豫剧为主,大戏你们该排练还得排练,一年要有两到三次下部队慰问演出的任务,希望你们能做到。”领导的话无疑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
师属几个团的官兵,只要听说宣传队来演出,就敲锣打鼓地欢迎我们,像过年一样高兴。
拉练遇险
我们驻扎的沙城附近还有一些友军部队,比如空军部队、坦克兵部队、后勤部队等,有时候我们也去给他们慰问演出。
有一年的春节前,我们部队要急行军到内蒙古去,这是常有的拉练,没想到却遇到了危险情况。
记得那次是路过山西省阳高县,我们宣传队所有人都坐在一辆军用卡车里,车厢都用棚子给封住了。整个大部队的车一辆接着一辆地前行,半路上还经过火车道。没想到我们乘坐的卡车司机开车有些大意,过铁路时没看火车就直接往前开,临近铁轨才发现火车马上就要开过来了,千钧一发之际踩下急刹车,火车“噌”地在我们大卡车的反光镜上撞了一下就呼啸而过了。所有在车上的人吓得脸都白了,话都说不出来,整个车厢里鸦雀无声。我们有几个战士从车上跳下去查看情况,胡科长走在最前面,司机当时也吓傻了,话也说不出来了,只知道敬礼。
大概过了十来分钟,我们部队一个司令部的参谋过来了,说:“怎么样?伤了没有?”后来我们有一个副师长也知道了这事,就过来问:“怎么搞的?你们开车的司机怎么这么麻痹大意呀!我们部队北上,宣传队刚成立没多长时间,这都是我们部队的精华,如果整个宣传队的战士全部被火车撞死了,那部队损失得多大呀!组建这么一个文艺宣传队容易吗?”于是,副师长就把那个司机狠狠地批了一顿,把胡科长也批评了一顿。
由于我们卡车侧面已经撞坏了,车上的战士就都下来给我们找了一个老乡家休息,还给我们煮了点绿豆汤,让我们“压压惊”。接着领导就给大伙儿开了个会:“在这次演员拉练中,宣传队表现不错,大伙儿在这么危险的情境中能够脱险,安全度过,今天晚上还有没有决心,为我们部队演出一场呢?”我们宣传队员齐声说:“有!没问题,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当天下午我们还惊魂未定,就又开始了排练,胡科长还专门对我们大家进行心理辅导,他说:“演出过程中,大家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当天晚上的演出还是挺成功的,效果非常好,战士们也挺满意。因为我们都在老乡家里住,我们在节目里还模仿当地老乡的方言说相声,在现场说了几句,老乡们非常欢迎。
基层部队体验生活
在到各个部队演出期间,我们去了很多地方,不仅局限于河北地区,我们还去了山西、内蒙古。同时,我们在部队也不是只有文艺演出,一年中还会下到基层的部队锻炼一两个月。我们会下到侦察连、通信连,抛开日常的唱歌、跳舞,跟普通战士一样站岗放哨、打枪射击。在人们印象中,文艺兵似乎只会唱歌跳舞,其实我们完全跟其他士兵一样,也是经过真刀真枪的训练的。下基层的目的,一来是为了让我们文艺兵得到应有的锻炼,二来是为了帮助基层部队提高文化生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