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就是头上顶着。
乙:嗨!你这不是开玩笑嘛!袜子怎么说呀?
甲:我教你,“脚脖子绕着”,我这是英语,“脚脖子绕着”就叫袜子。
这个相声中就使用了罗先生教我的一些基本的相声表现手法,在多次的琢磨和练习中,我的表演也越来越纯熟了,这也让我对自己的表演更有信心了。
1973年,北京大军区组织了一次北京军区战士文艺汇演。我们宣传队带着三个节目参加了汇演,一个是歌舞节目;一个是宣传队自编的豫剧《送扁担》,讲述部队在行军过程中和百姓的浓浓军民鱼水情;还有一个就是我创作的相声《学外语》。汇演结束后,我的相声还得了“优秀战士表演奖”。没想到刚刚开始创作就能得奖,我的心里真是特别高兴,从那以后,我无论表演还是创作,都更加积极了。
《长征组歌》巡演
我当兵的时候北京军区的司令员是陈锡联,有一次,他看完我们的节目很满意,认为这些业余战士的水平已经接近专业水平了。于是他提出,为了纪念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要排演《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先把北京军区炮兵部队所有的宣传队战士都集中到一块,然后由炮兵司令部和军区文化处负责排演歌曲,我很荣幸地参与了排演。根据每个人声音高低的不同,我们参演的战士被分成了高、中、低三个声部,每天都在北京军区大院里排练。我的调门比较高,自然被分到了高音声部。每天拿着声部曲谱试唱,生活虽单调却很充实。
排练了半个月,我们又被拉到河北宣化继续排练,之后就参加了全军区的文艺汇演。那次演出给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整个演出的规模很大,演员的水平也非常高。经过了精心排练,我们的《长征组歌》也获得了成功,现场演唱的效果一点也不比那些专业歌舞团的水平差。
演出间隙,我们还集体去参观了部队的打靶,听军区首长给我讲红军长征的光荣历史,这段时间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能够亲耳聆听到军区首长给我们讲解中国红军的成长历史和长征的艰辛,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珍贵的机遇。
那时候好多人都对当兵有误解,他们觉得,一个学生到部队当兵,就是为了逃避下乡插队落户,实际上就是到部队“镀金”去了。经过教育以后,尤其是唱过《长征组歌》以后,我觉得思想境界得到了很大的升华,尤其是听首长给我们讲毛主席的《长征》这首诗词里面表现的内容时,我激动得热血沸腾。在革命战争年代,在那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红军不畏困难,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和敌人的围追堵截,以超乎寻常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多么伟大的革命精神、多么振奋人心的力量!我自己虽然没有身处作战部队,但我也是一名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伟大的革命精神我也应该继承和发扬。同时,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到部队不是“镀金”来的,而是接受革命再教育来的。军队就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我在这里不但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也得到了洗礼。作为一名城市来的学生兵,能在部队的大熔炉里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我感到非常光荣。这是《长征组歌》巡演让我在思想境界上得到了一次巨大的升华,真是令我终身难忘。
大练兵慰问演出
《长征组歌》巡演结束之后,我们各自分散回到自己的部队。这时候部队掀起大练兵的高潮,作为文艺宣传队,我们不需要练兵,但是也有重要的任务——下部队慰问演出。为了给战士们鼓舞士气,我们投入了百分之百的热情来编排节目。
那时大概是在1974年,很多专业文艺团体都下放到部队锻炼了,其中不乏中央歌舞团、中央实验话剧院、中央民族歌舞团这样的顶级团体。胡科长通过师政治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想请专业团体的演员来给我们指导指导,于是就给师部打了报告,报告马上被批准,紧接着,中央歌舞团的三位老师就被请来了。一位是作曲的老先生,叫刘者圭;还请来两位舞蹈老师,一位叫田培,另一位女老师叫陈荣。
他们来了以后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的水平很高,给予了我们许多专业的指导。一来了他们就问:“你们宣传队主要缺什么节目?”我们说:“主要缺歌舞节目。”于是,两位舞蹈老师就把中央歌舞团的保留节目——《红绸舞》教授给我们。这个舞蹈非常经典,是他们歌舞团的首创节目,现在好多《红绸舞》都是根据他们团的原始创作改编的。在这个舞蹈中,耍绸子基本上不用木棍,而是把绸子缠在手上,全靠手腕摆动的技巧来舞动绸子,这是很有难度的。两位老师很下功夫地教我们,一个教女兵,一个教男兵,把整个《红绸舞》都教会了。光会跳舞还不行,还要有合适的曲子来配合。刘者圭老师就把曲子又重新编排了一遍,改变了原来在歌舞团演出的曲调,转而用进行曲的曲调来编排。整个舞蹈编出来之后,效果特别好,后来成为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保留节目,基本上每次重要的演出都要表演。
部队演艺生活回忆
除了这三位教歌舞的老师外,我们还请来了实验话剧院的王玉立老师。他曾在1982年版《西游记》里扮演托塔李天王。那时候他教我们话剧表演,指导我们如何把表演形式融合到生活中。
跟着几位专业的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了。之后不久,全军歌舞大赛举行,我们派两个女同志代表我们军区参加大赛。那时候是1974年的下半年,我已经是演员排长了。两名女同志是杜玉兰和楚敏,为了迎接大赛,她们专门到北京西郊学习舞蹈。她们准备了一个节目《洗衣歌》,又学了一个《骑兵舞》,之后就去参加比赛了,最后还挺成功的。
她们回到部队之后,我们又继续编排节目。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壮大,我们的文艺宣传队增加了不少新人,节目的样式也丰富了许多。其中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小雨吹笙,小雷吹唢呐,他们两个的演出也非常受欢迎。宣传队还有个队长叫龙振水,他表演的笛子独奏也非常好。此外,还有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相声等节目,如此一来,我们的节目就丰富得多了。现在这三人,也都成了专业剧团的台柱子。
除了演相声以外,我还参加腰鼓表演和山西大鼓。当时考虑到这个部队山西来的兵比较多,而且我们每年野营拉练都会到山西,所以我们就想排练山西大鼓,希望更受战士们的欢迎。这个节目是我和女兵张丽萍一起表演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支曲子翻来覆去拉,两个人在舞台上敲着鼓唱歌,中间再穿插点儿道白什么的。我们表演时,曲子一般不变,但歌词的内容很灵活,可以根据演出的情况随时编排,只要是歌颂部队的主题就可以。比如在我们师、团表演时,我们就着重歌颂炮兵战士的事迹,讲战士们在训练中怎么刻苦,讲他们为祖国做出了怎样的牺牲……去别的师、团演出时,我们会事先打听一下团里面的情况,如果团里有一个英雄人物,我们就会根据这个人物的英雄事迹现场编词,编好了就上台演出。这样的表演都是取材于现实的部队生活,非常深入人心,表演时大受欢迎。我说相声也是每到一地都结合现场的情况编写新词,这样贴近实际,更容易引起战士们的共鸣,同时对自己的表演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部队生活趣事
在部队期间,除了训练和演出任务外,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样充满了许多趣事,现在想起来仍觉得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