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为了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我们宣传队专门成立了一个创作小组,小组成员都是业务上的尖子,女兵有杜玉兰、楚敏、杨松珍,男兵有我和现在有“中国变脸大王”之称的著名演员莫元季等。创作小组成员自己不仅要创作节目,还要给其他人的节目做一些文字上的修改和润色工作,比如说歌舞节目的文字叙述、主持人的串场词、小品的剧本等,我们都会一起讨论、修改。
每天晚上我们都要聚在一起研究作品,常常要弄到很晚,免不了饥肠辘辘。可是部队的生活极其规律,只有按时供应的一日三餐,没有任何加餐,到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就更是没有吃的东西了。于是,每天晚上我们创作小组又多了一个额外任务——找吃的。我们文艺宣传队所在的平房对面就是一个军队服装加工厂,平日里我们跟服装厂厂长关系很好。有时候晚上饿得实在不行了,我们就偷偷跑到服装厂那边去,厂长就会拿出一些鸡蛋和面给我们煮面条吃。但是厂里的东西毕竟有限,我们常常过去吃,他们也承受不了。后来,我们又想出了新花样——我和我们宣传队的司务长商量,叫他从我们的津贴里提出少许,去军人服务社给我们创作小组买点罐头食品晚上食用。司务长说不合适,但同意采一点宣传队自种的黄瓜、西红柿等蔬菜,再给点面粉鸡蛋让我们自己做,解决一下夜里加班饥肠辘辘的问题。好在创作任务不重,半个月就完成了。那时,我们一边吃着面片,大口嚼着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蔬菜慰劳自己的肚子,一边大脑高速运转思考着创作,这真是弥足珍贵的难忘回忆,它记录了我们青涩纯真而又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因此,我们创作小组都把这种夜晚小范围的聚餐称为“小餐活动”,它将和那段红色岁月一起,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在排练、演出小节目期间,也经常出现很多令人捧腹的趣事。
记得有一回,我们刚刚排演了豫剧《小二黑结婚》[⑥],我扮演男主角小二黑,女兵李军饰演小芹。平常排练的时候都很好,从没出过什么差错,可是没想到下部队演出时却出现了失误。
其中有一段情节是这样的:我扮演的小二黑要到区里去开会,小芹就问:“你为什么去开会?”我说:“我收到区里的一封信,要不你看看?”演到这时候,我本来应该把道具信拿出来给小芹看,可是我一摸兜儿,坏了,信没带。当时我在表演豫剧之前还要表演相声,表演完要迅速地脱掉军装,换上小二黑的衣服,没想到匆忙中我竟然忘了把那封信揣进衣服兜儿了,我立刻慌了神,我小声地对扮演小芹的女战士说:“信没带,怎么办?”那个女战士反应很快,马上临场编词说:“信呢?拿给我看看。”我也稳住了心神接话说:“我不让你看,我藏起来了。”“我不信,你拿去。”“我放在柜子里面了……”这时候,我给旁边的乐队使了一个眼色,陈队长指挥小锣“台台台”一通敲,我“噔噔噔”就下台了,下去赶紧把信揣在衣服兜儿里,然后上台跟小芹说:“你看,信在我这儿了,就不让你看!”弄得女兵李军哭笑不得,一打圆场就混过去了。
部队演艺生活回忆
就这样,我们俩配合着把这个失误弥补过去了。幸好当时看演出的战士们有很多是第一回看《小二黑结婚》,根本没看出任何破绽,还以为是本来就有的,但看过这戏的人都知道,这完全是剧本里没有的情节,是我们自己瞎编乱造的。虽然没有影响到演出的顺利完成,但我们回到部队后还是做了一次深刻的检讨,保证类似这样麻痹大意造成的失误不再发生。当时虽然因为表演有失误很紧张,但现在想来,这次失误真是特别有趣,后台的演员们也被我们临场的机灵应对逗得哈哈大笑。
莫元季现在已经是中国国家话剧院的著名演员,当时他和我在同一个部队,我们的关系相处得很好,经常一起出去慰问演出。他在我们宣传队里属于多才多艺的人,表演的节目主要有魔术、口技等。记得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却搞砸了他的表演。
那次他同样是表演魔术变金鱼。正常的节目程序是:莫元季先上台表演,然后由两个女兵把空鱼缸端上台去,紧接着,莫元季从兜儿里拿出一根鱼竿,从现场的观众席里钓出一条活鱼来,然后把鱼放在鱼缸里面,再由女兵把鱼缸给端下去。这套程序非常简单,莫元季也表演过很多回,从来没有失误过。
那天,我和另外一个战友在他的节目之前说了相声,表演得很不错,很受欢迎,我们俩心里都很兴奋,下台以后就在舞台边看着莫元季表演。当一个女兵端着鱼缸走过我身边准备上台时,我突发奇想,想要上台客串一下,于是就拦住女兵说:“你别上,我们上。”然后就拿过鱼缸笑嘻嘻地走上台了。一看上台的助手变了人,莫元季立刻一愣,根本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然而台下的观众一见到我们立即哄堂大笑,因为我们的相声刚表演完还没有两分钟,观众还没有完全从我们的笑料中走出来,这样一来,就把后面的魔术表演给冲淡了。莫元季按照原来的程序表演,但观众的注意力完全都被我们俩给吸引过来了。表演完变活鱼之后,我们又摆着姿势、端着鱼缸缓缓地走下台去,观众又是一阵大笑。
虽然我们俩的“笑”果达到了,没想到却为难了莫元季,他被我们的心血来潮搞得手忙脚乱,后面的魔术都不知道该怎么表演了,总是出错。一下台他就埋怨我们俩:“你说你们俩,本来挺好的一个魔术,全让你们给搅了!”因为这件事,我们又受到了领导的批评。其实我很明白自己的心态:那时候我们还都年轻,表演经验少,都有着一股很强烈的表演欲望,因此才会想在别人表演的节目上也制造一些笑料。莫元季后来也理解了我们,知道我们是好心办坏事,并没有因此真的跟我们生气,而我也从中吸取了教训。这件小事同时也反映出,我们战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融洽和友好的。
难忘的伤痛记忆
在部队生活的许多年间,除了很多欢乐美好的经历外,也有一些悲伤、痛苦的记忆让我难以忘怀。后来我观看电影《唐山大地震》时内心激动不已,关于那场大地震的回忆也时常闪回于我脑海。
1976年7月,举国震惊的唐山大地震发生。这场地震造成了24.2万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市内绝大部分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灾难现场惨烈至极,实属世界罕见。虽然我们部队也在河北境内,体验到强烈的震感,但幸运的是并没有受到任何损害。随即,我们整个部队奔赴唐山市开展救援,我也因此成为唐山大地震救援者之一。
在我们之前,唐山市附近的驻军部队已经先期到达了灾区,因此,我们宣传队到达时救援活动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了。尽管如此,到达唐山市的第一幕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眼前所见的城市几乎已没有几座完整矗立的建筑物,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刚搭建起来的地震棚,幸存下来的人们还没有完全从灾难中缓过神来,整个城市的供水、供电和交通都受到了很大的破坏,余震还时有发生。解放军到来后迅速展开救援,帮助人民恢复了水源和食物的供应,城市生活逐渐恢复了秩序。我们到达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忙疏导灾民,替无家可归的灾民搭建帐篷等等。期间余震不断,我们部队也和当地居民一样住在帐篷里面。
救援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唐山的情况趋于稳定,于是我们又发挥自己的专长,开始就地震救援的情况编新的节目。在当时,给灾民们表演节目可以稳定他们的情绪,为他们缓解精神压力,这也是救灾中很有效果的精神安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