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朱迪生回忆录 第20节

点击:

她回去以后觉得我说的话很对,因为她不理其他同学,其他同学自然也不理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就像照镜子一样,你对他(她)微笑,他(她)自然会回以微笑。这样一来问题就解决了。

过了几天,她又来找我。

“朱老师,您把您那格言给我写上。”

“什么格言?”我都已经忘了。

“就是你说那个‘当你看不起别人的时候,别人必然看不起你’这个格言,你给我写在这本上。”

说着她拿出一个非常精致的本子。我打开一看,第一篇写着马克思的名言,第二篇写着恩格斯的名言,第三篇写着毛主席的名言,第四篇让我写。

“我不能写,这也不是格言,我也没法跟这些领袖们相比。你要觉得我这句话有用,你记住它,你就按照这个去做就行了。”

其实,我说的这一句话很普通,只是说到了症结的关键,她才会感觉印象很深,认为这是一句名言,而且这一句话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做学生思想工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的讲道理,只要一句能点醒学生的话就能达到效果。

在开会的时候我也不会长篇大论,一般只说半个小时,最多一个小时。我认为做教育工作是一门技巧,在这些年里,我针对孩子们的心理,想出的一些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学生再见到我的时候,都能想起当初我跟他们说过的话,可是很多我已经都不记得了。

与学生家长同步沟通

在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同时,一些辅助性的工作也不能忽略。教师工作的不易之处就在于既要教育学生,又要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我非常注重这一点,尤其是家访时与家长的沟通方式,或者家长来学校,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将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教育程度和教育上存在的问题全了解清楚。

比如,有的家长来学校就说:“老师,我家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可是我到屋里看她,她也在认真复习功课呢。”言外之意,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是因为我们学校教得不好。

我说:“那好,你得观察一下,你的孩子在复习功课时是怎么复习的?”

“她关着门,不让我们进去。”

“那不行,孩子晚上做作业不能不让家长看。”

我还教了他一些方法:看她干什么呢,如果她在看书,你记住她看的那页页码,过一段时间再去看看她看的是哪页,还是原来那页,说明她没看,那就要考虑没看书她最可能在干什么。

这位家长按照我告诉他的方法回家了,过了几天,他告诉我:“我发现了,她照镜子呢,拉开桌子抽屉,里面有个小镜子。”

“那也就是说你女儿已经开始走向成熟了,她要注意她的形象,所以分散了她的精力,但是你发现她照镜子也不能说她臭美什么的,那样她对你会有公开的抵触情绪。”

实际上,我们教师要帮助家长去了解、教育孩子,做家长工作的同时,也打动了家长的心。

我教第一个班的时候,班里一个女生是单亲家庭,她母亲是一个很普通的工人。第一次开家长会时,她母亲来了,看到我那么年轻,没参加会就走了。后来,这位女同学当了班长,有段时间得了肺结核,她家里没条件给她看病,我就动员所有老师给她捐款捐药,从此,她母亲很感激。

所以,教师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家长的工作做到位,在教育学生方面,让家长跟老师保持一致的步调,如此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这是我在当了老师以后,在教育上抓的第一方面——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重视教学基本功

 

1986年,朱迪生的工作照

老师能得到学生的喜爱,除了要具有人格魅力以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老师上课要精彩,所以我在教育上狠抓的第二方面就是教学中的基本功。

首先,必须全面了解教材,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比如我教初三,那么我对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也要非常清楚,我必须知道初三的哪部分知识是为了高中哪部分学习内容打基础。想做到这点,工作量是非常大的,但也不可避免。不仅要清楚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更要理解以此方式编写教材的主要目的。

化学元素有很多,而初中的教材第一个讲氧气,第二个讲水,然后附带介绍氢气,第三个讲碳,为什么非要把这三种物质列在前面?如果老师能理解到这种程度,并把这种思维教给学生,就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讲课的时候就会先问学生: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氧气,人可以在5分钟内不喝水不吃饭,但是不能不呼吸,人一分钟都离不开氧气,但是人可以一个礼拜不吃饭,却不能一个礼拜不喝水,所以水是人的第二需要,第三需要就是吃饭,而食物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以这样的讲解开场,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将一本教材从最开始的越念越厚,变成到最后的越念越薄,将不断扩充的知识积累起来,熟练运用,直到把教材中的教学思路深深地印刻在脑海里,不用看教材,知识脉络也能非常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在逐渐理顺教学思维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知识自然会凸显出来,作为老师必须要掌握重点,并且透彻地理解难点。即使难点不是教学大纲或者高考大纲所要求的,如果有学生提出了相关问题,老师也必须要给以充分的解答。

因此,老师不仅要深研教材,而且要能提出问题。比如在化学课上,一般老师在讲到两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时会说,显正价的元素要写在化学表达式的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像氯化钠就要写成NaCl,钠离子显正一价,氯离子显负一价;水的化学方程式就要写成H2O,氢离子显正一价,氧离子显负二价,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那为什么要正左负右呢,因为在化学界就是这样规定的,可既然是规定,为什么还会有例外的情况?如氨的化学式就是NH3,这里氢原子显正一价写在了右边,氮原子显负三价写在了左边。作为化学老师就应该知道这些例外的原因,我在研究教材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马上去查书,查资料,结果没有查到,在没有辅助措施的条件下,就要看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了。

于是,我写了一个小论文来解释这个问题,主要结论是凡是氢组成的化合物含有酸的因素,那么氢就要写在化学式的左边,如盐酸的化学式是HCl,硫酸的化学式是H2SO4,水虽然不显酸性,但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写成H2O,而氨不但不能电离,不显酸性,反而显碱性,这说明氨中的氢原子不显酸性,所以氢原子只能写在右边,氨的化学式即NH3。第二个例子是甲烷,它的化学式是CH4,同理可证。

无论多么细小的问题,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在课堂上不必大张旗鼓地讲这些问题,如果学生问到了,说明这个学生思考到了比所学知识更高一层的问题,这时,作为老师就要详细地给学生答疑。

 

20世纪80年代,朱迪生在家中备课

其次,要注重科学性。化学教材里有一句话是这么写的:一立方厘米约等于一毫升。大家在多年的学习当中肯定都认为一立方厘米就是一毫升,为什么教材上写的是约等于呢?这就是科学性,老师必须知道这句话当中的约等于约在了哪里,实际上很多同学并没注意这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用了很多精力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后查到了,学生问到我时候,我就能回答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