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教学管理,不管是在人大附中还是在外校代课,我的总体感觉是目前中国对于全民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空前高涨的一个时期,随着教育的发展,它为中国带来的必然是科学技术的大飞跃。而实际上现在中国的很多科技项目也已经走到世界的前列,因此,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过去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现在是带领人民实现小康,我们在不断攀登着新台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受到了来自各行各业人士对我们的尊敬,这令我非常欣慰。
访问美国
在几十年的任教生涯里,我摸索和总结出了一些教育心得,多次到国内国外学校进行教育访问,也令我开始反思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模式,并针对其中所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些我个人的看法和相应的改进措施。
1995年,朱迪生(二排右二)在美国学术会议期间留影
我的前任人大附中校长曾受私人邀请出国参观过一次。我任职校长的时候接到两个出国邀请,一个是我校在日方的友好学校邀请,另一个是国家出资组成10人的中国教育代表团去美国访问教学。我特别想了解真正的西方教育,所以选择了后者。1993年,我参加的是全国第一届国家出资的代表团,出国访问为期18天,先后到美国纽约、华盛顿、南卡罗来纳、丹佛、旧金山等地进行了教学参观。
1995年,朱迪生在纽约参观自由女神神像留影
政府代表团约束性强,团员外出需要中方代表团向美方申请,核实属集体行为才能批准,名义上讲是为了保护我们,实际是为了防止我们中有人逃跑,滞留国外不回国。我有很多学生都定居美国,他们得知我到美国访问就想邀请我到他们家去做客。我告诉他们我不能出去,所以他们就来我住的地方看我。
随着访问过程的进行,我发现东西方教育确实不同,最突出的一个差别就是所授知识的深浅度。我在美国听过一节高中二年级的课,讲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在我国这是初三学习的内容,他们讲得比我们浅显。
第二个差别体现在课堂讨论上,老师不对某种现象下结论,而是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讨论方法多样化。
我记得听过一节小学的课,课上讨论的内容是鱼。
老师问同学:“鱼有什么用?”
有的同学说:“鱼可以看着玩。”
“鱼可以吃人。”
有的同学还说:“人可以吃鱼。”
讲了很多很多,老师赞赏每一位同学的回答,但是始终不下结论,学生所能想到的东西都可以说出来。不限制孩子的思维就是美国在教育上的特点。
而我国的教育有限制的部分,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果有个思维天马行空的学生在课堂上想到什么说什么的话,想必教课老师不会喜欢他,因为这样的孩子总提问题,有时候提的问题和教学内容又没有相关性,而且比较奇怪,老师也回答不上来,但师道的尊严使得一些老师不会放下架子承认不知道,他们往往对学生说:“这个问题在考试里头不会出现。”“你问的问题不属于大纲范围内的。”实际上这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开放式思维。
西方的教育着重培养尖子生,这类学生本身就特别努力,所以西方国家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奖者。若将学生比作产品的话,西方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特殊品”,而我国培养的主要是“标准品”,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特点,不存在孰好孰坏的问题。
第三,在我国的教育方式中,学生占主导位置,老师都围绕在学生的周围;而美国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相反,老师占主导位置,教学非常自由化,仅从教学设施管理方式上就可见一斑。
美国学校的学生没有固定的班级,他们每人在楼道处有一个柜子,用来放课本、书包等物品,上课可以到柜子处换书,不同学科的课程需要到相关的教室去上课。科任教师有充分自由的权利经营自己的教室,如语文教室完全归属语文老师管理,教室内桌椅完全随老师喜好来摆设,也可整齐划一,也可随意散放,甚至可以把桌椅全部靠在墙边,学生们全坐在地上听课。
我听课的时候是非常规矩地坐在教室后面,老师在讲台上一会儿坐着,一会儿走动,他已经开始讲课了,但我总觉得他还没开始讲,因为学生的状态都很散漫,有的学生坐在椅子上,有的学生躺在地上,还有几个人在聊天。学生经常进进出出,老师也不制止,最后老师问学生:“你们爱听我讲的内容吗?要不我给你们唱一首歌吧。”说着他还真坐在讲台桌子上唱了起来,同学们在下面跟着起哄。下课我就问那个老师,我说:“你们这儿的学生怎么能在上课的时候随便出入教室呢?”听我这么问他,他不好意思了,马上解释道:“学生上厕所是不许管的。”于是,我就想证实一下学生出去是不是上厕所,结果发现干什么的都有。
令我们十分惊讶的一件事情是美国的中学允许学生生孩子,学校后面就有产房,可见这里的自由到何等程度。
访问美国
我问美国的老师如何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一所学校的校长充满疑惑地问我:“你说什么?”我重复了一遍,有翻译给我们翻译,校长一听笑了:“我们美国就没有思想教育这个词。”言下之意,他们从来没有强化思想教育的做法。
我在听课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现象,刚开始上课,突然间,教室里的喇叭响起了美国国歌,学生和老师很自觉地站起来行礼,国歌结束全都坐下继续上课。
马路上、衣服上、钢笔上,到处可见美国的国旗,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第一感觉就是非常想看看中国的国旗,这大概就是有些人出国以后会更爱自己国家的原因。我们政府代表团去美国访问期间,我只看到了两次中国国旗,一次是在大使馆,一次是在一所学校里。
1993年,朱迪生访美时在联合国中国国旗下,中国国旗正好在朱迪生头顶的位置
美国的墓地修缮得很好,有一些世界大战时牺牲的烈士墓碑,可供人免费参观,同时所有的博物馆、展览馆也全部免费对外开放,这不仅能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同时能对国人起到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对孩子。美国的校长曾对我们说:“我们美国的孩子,自从懂事开始就知道美国的第一任总统是谁,知道美国的国旗什么样。”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美国其实有思想教育,只不过他们的思想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这点对我产生了一些影响,访问结束回国后,我们代表团写了总结,向教育部谈了我们的看法。
访问期间我们住在美国一家很高级的宾馆里,宾馆一楼只有很小的办事柜台,没有大厅,但是客房非常舒适,和美国的学校一样,从外面看教学楼很简陋,但是楼里非常漂亮,他们强调内部美观,而我们中国的建筑都只做表面功夫,讲排场,忽视内部装饰。由此可见,观念差异无处不在。
第四,我最深的一个体会就是美国学校实行自主管理,教育局不是学校的直属领导层,而是为学校服务的一个独立部门,不仅负责为学校修缮基础设施,同时承担相关费用。校长可以自行决定教材的版本,自订校园文化,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风格,有的学校不允许在墙上涂鸦,有的学校反而主张在墙上作画。学校之间没有排行评比,校长没有升学率这项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