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生说过一些不适当的话,班上举行批判、帮助会,造成了学生之间的对立,后来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很不恰当,现在回过头重新看待这件事情,只能说明当时那些言论不当的同学个人说话不谨慎。
加入共青团受到极大鼓励
学校老师看我在校表现不错,决定发展我入团。我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被学校确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但我在初中三年里从未主动申请入团,因为我不敢正视我的家庭成分。当团委找我谈话时,我说:“我还不够资格呢,等我够了我再入吧。”
初中时,我当过文艺委员,尤其到新年、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搞活动,我就负责去女三中、女十中、二十八中等学校找同年级的女生谈活动事项。我们班的班委委员和她们班委委员聚到一起后,我要一个一个介绍班级委员、团员,但我那时不是团员,我只能说我是未来的团员,这样一来别人更觉得奇怪。
团委也对我的问题做了研究,为什么朱迪生对工作非常热心,在同学当中的表现、学习的成绩也非常好,唯独对入团这件事总是不积极?经过多次谈话,最后,我向团组织坦白了我的真实思想。
“我出身不好,因为当初我爷爷就告诉我不要去瞎说,所以我也不敢说。”
其实到现在有些家庭信息还是错的。我老家是吉林通榆的,但是我的档案里写的是辽宁开原。辽宁开原本是姨母的老家,当初祖父和我姨母在开原一起做生意,怕真实的家庭信息给我们惹来麻烦,所以没有讲真话。
因为这个原因,我成了我们那一届同学中最后入团的人。1956年4月5日,我正式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我向组织表明了态度,我要做就要做一个诚实的、合格的共青团员,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后来,我还多次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十三陵水库建设
1956年,教育部发布了教育方针,对中小学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而当初三中可能是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试点学校,因此从初三开始,我参加过三个比较大的活动,算是义务劳动。
我在中学参加的第一个义务劳动是毛主席号召的修十三陵水库。昌平的十三陵水库修好了以后,能解决北京市民饮水等问题。大家都很兴奋,学校适龄年级的学生都参加了。白天参加劳动是比较紧张的,我们先挖泥,然后用推车运土,相对整个工程来讲,我们做的是最轻巧的活儿了,因为我们不是真正的民工,而且年纪还比较小。真正的民工都是用担子挑着泥土,比我们干的活儿重多了,但对我们来说这项工作的劳动强度也很大。参加劳动的学生很多,起码有几千人,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干完活儿以后感觉特别累。
有两件事印象特别深刻,一个是晚上睡觉特别冷。那时刚好是寒假,我们住在昌平的一所中学里。这个学校原来是一个大庙,我们百十来人全住在大殿里,不能生炉子,还四面通风,晚上大家都穿衣戴帽盖着被子挤到一起睡觉。有的同学冷得实在受不了,都把脸给盖起来了。当时我特别羡慕我边上一个从美国回来的同学,他有一个很厚的大睡袋,晚上钻进去把袋口一系,一点都不进风,而且他还能搭到别人的被子。半夜冷得我们都能被冻醒。不过好在劳动时间不长,十几天就结束了。
第二件印象深刻的事是在十三陵水库过春节。白天干完活后,晚上有人来通知:“上边说了,今天晚上给你们吃馒头和炖肉。”大家很兴奋,到吃饭的时候都拿着碗等着,直到天黑了,饭还没送来。
终于等到期待已久的馒头和炖肉了,我们排队打饭,轮到我们的时候馒头已经冻得像冰块一样硬了,没有好牙口那真是咬不动。食堂做炖肉也慢,等我们盛到肉时,也凉得差不多了。等我们端着还有点热乎气儿的炖肉,顶着大风走回宿舍以后,肉已经凉透了。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很高兴,一是劳动快结束了,二是毕竟吃到炖肉了。社会上大力宣传十三陵水库的建设意义,大家都觉得能赶上这个活动也是一种荣幸。
农业秋收
第二个活动是参加秋收。《北京日报》的记者照了一张我举着校旗的照片,登在了报上。我把那张报纸留下来了,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当时是去南苑秋收,我所在的队伍主要收冬瓜。冬瓜表面的刺儿特别扎人,我们就用块布裹着手或者带着手套收。第一次看见秋收的壮观景象,大家劳动热情特别高涨。
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农村的卫生条件,差到什么程度呢?吃饭的时候,当地老百姓把馒头、窝头给我们摆在饭桌上,我们走近一看馒头、窝头却都是黑的。要是被烟熏成了黑色,我也不觉得卫生差,但那层黑色的东西却全是苍蝇。我们也不能说不吃,也不能把馒头皮剥了,毕竟那是人家的劳动果实。那时同学之间经常问:“你是不是吃苍蝇了?”这一点也不奇怪,做馒头的时候不注意,把苍蝇包到面里了,这是常有的事。
早先农村的肥料主要是粪肥,粪肥摊在地上晾成大粪干,再跟土混在一起做肥料,这是极不科学的操作方式,实际上在晾晒的过程中肥料已经损失了大量无机养分,若将粪肥直接浇在农作物上又容易把作物烧死,但是这种方法操作简单、省事,可是在晾粪干的时候却滋生了非常多的苍蝇。
我记得后期曾经搞过一次除四害的运动,每天必须打一定数量的苍蝇。老鼠逮不着,但是打麻雀比较容易,因为麻雀的飞行能力比较弱,总要飞飞停停。我们使劲敲破铁盆、破簸箕,麻雀飞累了听到响声会直接掉下来。除四害的用意是好的,但是不科学,弄得现在麻雀的数量很少,害虫反而越来越多。
我们在老乡猪圈外面的地上铺上稻草,晚上就在那里睡觉,蚊虫特别多,咬得我受不了。
经历了这次劳动我得到的一个启示,就是农村与城市的差别太大了,需要花大力气改造农村。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他们辛辛苦苦地种地劳作为全国几亿人口提供粮食,可是他们过的竟然就是这种生活。
参加这次劳动对我来说也是思想改造的一个过程,让我明白了如何改造农村的问题。在之后的劳动实习中我看到农村确实有所改变,但改变的速度与城市发展的速度相比还是慢得多。另外,移风易俗艰难,比如粪肥发酵的方式,不仅能使养料效果更好,还能产生环保燃料。我提倡农民使用沼气,但是当初农民对沼气的认识程度不够,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农民在自己家后院挖了一个沼气池,把粪和稻草等都塞进去发酵,可以产生沼气,但这里还有一个安全系数的问题,沼气池里不能有氧气,否则很容易引起爆炸。当时也确实出现过这种情况,所以推广沼气的使用确实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首要任务。
下矿作业
第三个劳动是在北京房山煤矿劳动。房山有个煤矿叫城子矿,是一个中型煤矿。我们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人在地上工作,帮煤矿发灯、收灯、充电,帮助整理物品,另一部分人由我带头下矿井。
我这组一共6个人,他们很信任我,说:“迪儿,你怎么走,我们怎么跟着你走。”
在前面带队的矿工对我说:“是我怎么走,你们怎么走。”
我们每人头上戴一个矿灯,准备好以后,就开始下井了,先是坐了好半天直上直下的矿井车到达井底,然后又沿着专供运煤的井巷走了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