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与夫人赵琳合影
同期,我夫人赵琳回到北大医院检验科工作。她在北大医院工作三十余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受领导重视和同事爱戴。先后任北大医院检验技师、主管技师。
1990年,北大医院检验科部分人员留影(坐者正中为赵琳)
我1978年10月报到,1979年1月正式到北京医学院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上班。当时病理室只有一名技术员,后来又陆续调来两位医生和两位技术员。至此,病理研究室才真正建立起来。
1980年3月,我在北京病理学年会上报告《肾细胞癌的脱落细胞检查》的研究成果,1981年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发表论文。
我的研究工作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79—1986年为第一个阶段,临床病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研究课题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比如,临床上肾盂肾炎病人很多。那么这个病是怎样发生的呢?怎样进展的呢?结局又会怎样呢?以及最佳治疗方法及常用药物有效性等问题,临床上都需要获得明确回答。为此我设计一项动物实验研究,其结果基本解决了上述疑问。研究成果在全国外科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并在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
膀胱癌手术后很容易复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泌尿外科大夫和病人经常提出的问题。我为阐明这个问题,对膀胱癌行膀胱全切的标本,进行了组织图研究,发现癌旁非连续性原位癌的存在,是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对膀胱癌患者进行膀胱随机活检,早期发现原位癌,是制定防止复发治疗方案的重要措施。
1987—1994年为第二个阶段,生物病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揭示疾病的生物学基础。
前列腺增生是世界上威胁生产力(生产力=劳动力+生产工具)的重要疾病。患者群是50~80岁男性,患病率达60%~80%。这个群体是各条战线上最活跃、最重要的劳动者,也是社会生产力中最具创造力的成分。为此,我对研究良性前列腺增生赋予极大热情。我收集500余例意外死亡者的前列腺标本,制作了5000余张切片。全面观察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发展过程。与此同时,又对胎儿前列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列腺腺体和导管非同步性生长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和发展的组织学基础。提出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发育病的概念。此项发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前列腺炎是另一个危害男性青壮年的疾病。致病菌的感染途径,特别是对一些条件致病性细菌是如何感染前列腺的发病机制不明,因此在治疗上常常不得要领。我的研究证明前列腺炎感染源来自精阜炎,通过血行播散感染前列腺。这一发现改变传统治疗前列腺炎给药途径。预防尿路感染和有效治疗精阜炎是预防前列腺炎的根本手段。
1995—2003年为第三个阶段,分子病理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探讨疾病发生的亚细胞、大分子和基因水平的发病基础。随着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学者们纷纷探讨重大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试图寻找从根本上治愈疾病的方法。
分子病理学在我国仍然处于起始阶段,在世界上也是处在知识积累阶段,目前在肿瘤防治上尚没有重大的、公认的、经过反复验证的、突破性进展。
肾细胞癌对化疗药物不敏感,长期困扰临床医师。我们对肾细胞癌的耐药基因进行的研究,获得积极成果。
对膀胱癌细胞核进行了亚细胞结构研究,发现膀胱癌细胞的电镜形态特征与肿瘤的分化相关。肾结石形成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最早的钙离子结晶体可以在肾脏细胞内形成,也可以在细胞外形成。抑制体内晶体形成是预防肾结石的根本思路。
我还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进行了研究,以及某些癌基因表达的研究等。
从国外引进了前列腺细针吸活检技术。就是用很细的针吸取少许细胞,进行前列腺癌的诊断。国内外一般都是采用吉姆萨细胞学染色的办法,观察细胞形态改变,进行诊断。能不能除了观察细胞形态之外,同时显示出细胞DNA、RNA的含量呢?因为肿瘤细胞的DNA、RNA含量异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遗传特征。于是,我们应用荧光染色的办法,在荧光显微镜下显示细胞核的DNA含量、细胞浆及核仁的RNA含量。经过研究和经验积累,获得了满意的诊断效果。鉴于其方法简便,经济实用,特异性强,于1993年获得北京医科大学的科技成果奖。
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
多学科合作是重要的研究理念。校本部的图像分析仪,在当时是国内先进的设备,我看到了它的应用前景。我想:既然能够进行图像的灰度分析、图像几何的分析,那么对细胞能不能也进行一些图像分析呢?我们把显微镜与图像分析仪连接在一起。把膀胱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用这个仪器进行了分析,发现细胞核圆因子(nuclear circular factor)是肿瘤恶性度的独立指标。这篇论文被《国家图书馆文献索引》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重要文献。这项研究为细胞数字化图像分析打下基础。
1993年,我与北京医科大学计算中心共同申请一项“医学图像分析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此项研究将摄像系统、显微系统、图像系统和计算分析系统组合在一起。这项系统可以储存、检索、分析、处理、统计以及计算所有医学影像,如X线图片、CT影像、超声影像、手术录像、显微图像等。此项研究得到北京医科大学稽校长的重视和推动,集医科大学全校之力,组装设备。该设备曾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泌尿外科学术会议上进行了演示,受到与会国内外专家称赞。原计划我们将对细胞涂片中的癌细胞自动识别图像系统进行开发性研究。遗憾的是,在举行并通过专家鉴定之后不久,由于人员变动,研究工作停止了。后来,把从各单位借来的仪器设备分别归还了有关单位,最终没能形成产品。后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图像分析仪的研究和开发,完成简化图像储存和处理程序产品的开发。现在,国内病理报告普遍使用一种简便式图像管理系统软件,正是从那时开始研发的。
行医五十年,如果说给我的工作做个概括的话,我想有以下三点。
第一,紧紧围绕着临床实际需要,选取研究项目,在研究中提高自己医疗技术水平。比如,研究膀胱癌生物学特征,以提高对膀胱癌生物行为发展规律的认识,为病人的康复服务。
第二,紧跟世界科学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及时借鉴和引进国际先进理论和技术,为我所用,病理室的工作上了三个台阶,从开始的组织病理诊断与研究,提高到生物病理的研究和应用,再开创分子病理的研究。
第三,我担任病理研究室主任13年,从管理层面上看,大家团结,工作协调,关系融洽。长期以来病理室有三多,即发表论文多,奖金多,出国人员多。在我担任主任期间,所持原则是待人诚恳、以心换心,多为下属着想,有意识地为下属创造展示才能和出国深造的机遇;处事公平,一碗水端平,公平对待每个人每件事;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把自己透明地放在群众之中监督;个人利益不计较,而他人的利益受到影响时,尽自己力量为其争取。因此,多年来我在病理室中,深切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谐和愉快。大家也认为我为人厚道,没有坏心眼,使我感到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