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
字号

耕耘医学五十年--夏同礼回忆录 第9节

点击:

1963年正值雷锋的先进事迹红遍大江南北。那时候解放军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是比较受尊重的。心想:军旅生涯将是我成长中的重要经历,穿上军装我的成分就成了革命军人。

 

1964年2月,参军留影

当时,有要好的同学劝我不要去当兵,认为我们毕业被分配到高等学府,就是进了科学的殿堂,将来我们就是专家、教授。放弃了如此美好的前途去基层当兵,不值得,但是我意已决。

1963年儿子出生,我和爱人蜗居在那间小平房里,虽然温馨但确实不值得留恋,于是我们一家三口愉快地来到部队。部队是一所军医学校,位于大连市的风景区老虎滩。大连是个很美的海滨城市。

大连的建筑大多是日式的小洋房,是日本人当年建造的,都是木质的地板。部队驻地靠海边,夏天可以游泳,环境很舒适,我很快就适应了部队的生活。

参加一些军事训练,比如出操、跑步、爬山、紧急集合、打靶等。这些活动很对我的心思,也很快就适应了。

纪律要求对年轻人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军队强调集体主义,对于集体荣誉的维护是必须的。走在街上哪怕是三个人一起走路也要排成队形,不能嘻嘻哈哈勾肩搭背。营区外更要讲规矩,着装要整齐。

部队里不管上级对下级还是在同级之间,帮助别人和互相帮助是很自然的,也是个自觉的行动。部队中“战友情”很重要,打仗的时候战友生死相依,平时战友之间也都互相关心和帮助。战友感情很深厚,在我心中总是充满温暖……

 

1964年,儿子周岁全家留影(中为父亲夏恩溥)

 

1964年2月18日,与战友入伍留影(中间为夏同礼)

还有在部队里教学、讲课时,要求教师对每个学员都要认识。由于军人戴上帽子、穿上军装,身高又都差不多,不容易分辨出来。因此,教师要和学员打成一片,尽力和每个学员交朋友。

经过16年的军旅生涯的熏陶,自己在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得到了锻炼,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加强。这段经历对我的成长与成熟具有深远的影响,我的工作成绩无不与这段经历有关,它使我终生受益。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

1965年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②],我们部队接到命令要组成工作队到地方参加社会主义教育。我们部队的任务是去营口县的高坎公社。工作队分为三级:公社一级称工作队,生产大队一级称工作组,生产队一级称小组。工作队里除了有我们单位的军人之外,还有农垦局的地方干部和大连工学院的老师和学生。我被派到一个生产队做小组长(又称包队骨干)。在社教期间,使我在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工作队主要贯彻执行中央文件“二十三条”。

在8个多月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期间,没有出现群众的过激行动。我那个生产队的会计、生产队长都属于好干部或比较好的干部一类。没有一个被打成“走资派”或者“贪污分子”。最后,经过上级复查,我负责的生产队的干部队伍,被认定属于好干部一类。

我本来就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对农村生活很熟悉也很适应,比如:要求工作队员到老乡家轮流吃饭,要做到“五不吃”,即五样东西不许吃:大米、白面、鱼、肉、蛋。吃百家饭,到哪家去,给粮票和钱,人家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还有,每个月要有一定的时间去参加农业劳动。这些对我来说谈不上‘过关’,只是生活习惯上小小地回归而已,自然在这方面我能够适应。生产大队工作组曾推荐我,在公社召开的全体工作队员经验交流大会上,介绍“过好生活关和劳动关”的经验。

社教进行8个多月,临走时老少乡亲村口相送。我庆幸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遵循家族的传统,走到哪里都和群众打成一片。只有心里时刻想着群众,实事求是地对待群众,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做事,才能够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组建兵团总医院

1966年4月,中央通知各地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撤出。回到部队以后,开始对邓拓、吴晗、廖沫沙的大批判。同年8月,开始“文化大革命”。社会上进行“四大”即大鸣、大放、大字报和大辩论。接着就是“破四旧”,红卫兵,大串联,战斗队,揪斗走资派,夺权,武斗,上山下乡等等。

1969年以后,由于珍宝岛发生中、苏边境武装冲突,中苏关系紧张。沈阳军区抽调大批各个方面的干部,充实兵团各师团机关,似乎战争一触即发。我奉命到黑龙江哈尔滨市,参与组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总医院。我被批准来前线心里很高兴,一是感到今生若能有幸参加一次实战,也不枉当兵一场;二是直接到医院为病人服务是我的心愿。

 

1977年,兵团医院全体现役军人合影(二排右十三是夏同礼)

 

抢救伤员

1971年,正值医院建院初期。大兴安岭发生火灾,许多知识青年被烧伤。这些青年有的初中毕业,有的高中毕业,还有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天真勇敢,见到大火不但不跑,还向火里冲,结果烧伤了许多人。整个黑龙江省各大医院都要接收伤员,有的还转院到北京。当时,我们医院刚开院不久,就接收了5个比较重的伤员。我被派主治一个背部和双上臂大面积烧伤的伤员,是个17岁的北京男孩。为了使伤员能够顺利度过休克期和感染期,我们医生护士守在床前,尽心尽力。

另有一个病人,是在北京大学上了一年学的学生,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兵团。在灭火时,为了保住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语录放得很贴身),双手捂在胸前,结果她的脸和双手都被烧坏了。她在病房里,仍然常给其他伤员做思想工作。

这些伤员经过五六个月的治疗最后创面都痊愈了。黑龙江省卫生厅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我院马万亿副院长和我出席会议,并由我代表我院向大会汇报我院“全力抢救伤员,促进医院建设”的经验报告。

 

肿瘤普查

1972年,兵团指示组织肿瘤普查队,对兵团所属的各师团进行肿瘤普查。以我为队长的兵团肿瘤普查队一行10余人,包括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我们先到兵团二师(在黑龙江省宝泉岭)医院,开办肿瘤普查学习班,传授肿瘤普查防治方法。学习班结业后,组成不同小组深入基层对40岁以上的人进行肿瘤普查。

为了培养各地医生尽快掌握临床细胞学诊断技术,留下不走的肿瘤普查队,我把肿瘤细胞的特征编成易于掌握的顺口溜。

 

临床细胞学诊断要诀

镜下观察要周到,每个视野不漏掉;

看完背景看细胞,低倍高倍仔细瞧;

先看形态和大小,核浆比例有多少;

核的结构最重要,核质又多又粗糙;

核膜核仁均异常,病理分裂偶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