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日本投降,校部通过无线电收到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得知抗战终于取得了最终胜利,大家都喜不自禁,欢歌跳舞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激动和欣喜。在我们心中,这意味着以后再也不用过那么紧张的生活了,可以回归到正常、和平的日子里来了。
从日本投降的喜悦中恢复过来,我们开始对费县进行“改造”。费县作为日本鬼子曾经盘踞过的地方,有很多他们的据点,我们把据点里的炮楼拆掉,院子里乱七八糟的东西也清理干净,用来做抗大的新操场。
在平整院子的时候,我所在的二大队八队还意外在地下发现了一些日本人埋藏的面酱,面酱放在装茶叶的长方形盒里,用油纸包得有棱有角的。有好东西当然要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自己留下了一些,又给校部和别的队送去了一些。吃饭的时候,蘸点面酱,味道好极了,后来我们开拔前往东北,我们每人还分到了几包面酱,放在背包里慢慢享用。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就住在日本鬼子曾经住过的炮楼里,像往常一样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政治常识。只不过因为日本投降,政治常识的内容改为讲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如教导我们要推翻“三座大山”,打倒官僚资本主义等。那时我的意识里,只想到了日本投降便天下太平,对于接下来的社会发展趋势还没有任何概念。
随抗大进军东北
1945年10月末,天气转凉,抗大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套新的洋布棉衣,质量比当时普遍使用的粗布要好很多。11月初,我们接到通知,要到革命形势最需要的地方去,此时我们以为终于可以回到胶东老家了,都欣喜不已。
此次行军,我们依然是步行。从费县出发,经过山东莒(读jǔ)县、日照,到达诸城,我们在此地休整了3天。直到此时,我们才洗了出发后的第一次澡。虽然洗澡时间很紧张,但每个人都很兴奋。
离开诸城,下一站是莱州,我们在莱州的沙河镇宿营,住了两三天。再往前走是朱桥、新城,之后到了黄山馆。队伍刚刚抵达黄山馆附近,两架美国飞机就呼啸而至,我甚至能清楚地看到机身上的白五星机徽和飞行员的样子,感觉飞机紧贴着我们的头皮擦了过去,公路两旁尘土飞扬。不知所措的我们吓得东躲西藏,避免遭受敌人的攻击,但对方好像只是进行侦查,没有任何要武力袭击的举动。
后来我们开会动员时才了解到,那天的飞机确实是在进行侦查。原来,中央号召要很好地建设东北、发展东北,表示只要我们掌握东北、解放东北,中国革命就完成了90%,我们这支队伍正是要前往东北,支援东北解放的,而和国民党政府合作的美军得知此信前来进行侦查。第一次听说这次出行的目的,了解我们要去奋斗的地方,每个人的革命热情都空前高涨,没有临阵打退堂鼓的,都坚决表示要听从中央领导,指到哪里打到哪里。
动员会后,队伍开赴龙口。当时龙口还是一个小海港,稍微大一点儿的船根本不能靠岸,只能用小船摆渡到大船边上,才能登船。
记得我们抵达龙口的时候正是一天傍晚,太阳已经快下山了,我们整支队伍停驻在龙口一个较大的广场上换装——就是把我们之前发的棉服脱下来,改穿便衣——头戴毡帽,身穿棉袄、夹裤,整理好行装后吃晚饭,之后准备登船。
我们所乘坐的船是征用的渔船,分上下两层,一条船正好能安排下一个排的人,我被安排在最后的三排。每条船上分发一面口袋戗面火烧和一袋腌好的咸菜疙瘩,权作我们路上的口粮。登船后,夜幕降临,海港的电灯打开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电灯。
夜幕中,渔船缓缓驶出港口。第一次坐船,许多人都感到不适应——不止是身体上的难受,还有心理上的恐惧。海浪“啪啪”的拍打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渔船随着波浪上下颠簸,让我忍不住担忧。沿途有时还会遇到美国的军舰,我们只能躲到渔民平日放鱼的下层船舱,那里被海水沤得霉腥味久散不尽,闻得人止不住地想吐。等到躲避过美国军舰,每个人都急不可待地跑到上层甲板,大口大口地吸气。由于晕船呕吐不止,登船之前准备的干粮基本没吃,等到我们抵达东北登岸的时候才发现剩下了很多。
航行途中也发生过很危险的事情。当时我们乘坐的船有两个篷布做的帆,以此掌握风向,有一天,不知怎么回事,船帆突然掉了下来,吓得船老大跪下喊娘,后来让船员爬到桅杆上检查才发现原来是系帆的绳子断了一根,只是虚惊一场,倒也把我们这些本就在海上魂不守舍的人吓得更加战战兢兢。
在海上航行了四夜三天,直到我们把苦胆水都吐了出来,渔船才终于在庄河登岸。
行进在东北的黑土地上
庄 河
庄河县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境内,至此,我们已经安全踏上了东北这块我们行将为之解放而奋斗的土地,但这里仅是我们的出发地。
我们登岸的港口距离庄河县城还有十多公里。为了照顾队伍中的老弱病残,组织上特意雇了一辆大汽车,准许这些人乘车进城,其他人依旧步行。考虑到我年纪较轻,晕船反应又严重,班长特别照顾我,批准我乘车。算算时间,我们安全抵达庄河县城时已经是1945年11月。当时庄河县城里还驻扎着苏联红军的一个排,我们就和他们一起开大会,庆祝“十月革命”胜利28年,如此休息了两三天。
2012年,我还在儿子、儿媳的陪伴下再至庄河,思忆当年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安 东
再出发,离开庄河县的我们一路朝安东(今丹东)方向前进,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在白天行军了。沿着海岸线,我们依次经过了青堆子、大孤山、北井子、黄土坎、大东沟(今丹东港)、六道沟。
在安东市六道沟,我第一次清楚地看见了火车。其实早前我们从胶东往鲁南开进的时候曾经穿过胶济铁路,只不过当时是夜间,本来就看不清楚,加上我们还要埋伏在铁路两旁,小心不被敌人发现,便没能分神多看火车。我只记得夜幕里一列火车泛着火红的颜色“咔嚓嚓咔嚓嚓”地从我们面前快速开过,大家都被吓得够呛。等火车开走后,上头一声命令,我们便跑步穿过铁路,继续行进了。那一次精神高度紧张,哪里有时间仔细看火车呢?所以此次在六道沟,第一次清楚地看到火车,知道了这耳闻已久的火车到底长得什么模样,我感到十分高兴。同行中还有人捡了几块铁轨附近的石头背了回去,留作纪念。
要说在安东,这种特殊的“第一次”可不止见到火车这一件事,令人稀罕的事情数不胜数。就说那电灯的开关,是一根绳子,拉一下灯亮了,再拉一下灯灭了,好奇的我们一次次地开灯、关灯,觉得有意思极了。甚至还有人觉得电灯泡那么亮,肯定可以点烟,对着灯泡举了半天还在疑惑为什么烟没点着。再有,那里的厕所是用水冲的——厕所依然是蹲坑,蹲坑附近悬挂着一个水箱,一拉水箱上的绳子水就自然冲了下来。这些如今早已落后淘汰的东西在当时我们看来新鲜极了,为此也惹出了不少笑话,如今想想却是非常难得的回忆。
沈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