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还在私塾里念书,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日本人来了!”
平静一下被打破了!老师的讲课声戛然而止,动作快的同学已经开始往外跑了。起初还有人将信将疑,等看到日军的飞机从空中飞过,不安的情绪一下就被点燃了。有的人趴在地上,有的人往高粱地里跑。日军闯进我的家乡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鬼子是来抓人的。我们村的民兵队长姓朱,他是抗日积极分子,也是鬼子仇视的对象。他们在村里挨家挨户搜查,找不到朱队长,就把他家的房子点火烧掉了。除了朱队长家外,还有一户积极分子的房子也被烧了。日本鬼子常驻守在黄桥镇上,时间不长就回去了,但他们时常下来“扫荡”,每次都会烧几户人家。出于恐惧,日本人一来我们就逃跑。
日本人倒是不经常来,但还有汪精卫的“和平军”和还乡团,他们常年在这里肆虐。他们你来我往,我们称之为“拉锯式老区”。那段日子是动荡的,也是残酷的。适逢乱世,我们村很多人都参加了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还有的参加地下党的工作,其中不少都被日军和伪军暗杀了。我有一个堂兄叫吕扣元,他就加入了地下抗日组织,当了民兵,还有吕春林和王学盛,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所以成了我们那里的民兵队长。堂兄那时刚结婚不久,但他仍然积极活动。他们三人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伪军把他们抓了起来。那是我亲眼所见,正是黑夜,突然一阵喧闹,就看到伪军把他们三个绑起来带走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们才知道,他们三人昨天夜里都被活埋了。
这一幕使我产生了巨大的恐惧,日军烧房的阴影还没退去,又有这么残忍的事情发生,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这个地方没法待了。
外出求学
于是我到了嫂子家的村庄,那个村子叫河头庄,现在叫河失乡,这个地方相对于我们家来说,还是很安定的。
我和同学翁其兰一起去的河头庄,我们跟着一位老秀才继续读书,主要攻读《诗经》和《左传》,平常就住在老师家里。老师名叫余赛之,字写得很好,对经史也很精通。与在本村时不同,老师不仅要求我们背诵,还会给我们讲解文章的意思。我和翁其兰的学习还是不错的,所以老师对我们也很好,师母对我们也很好。
当时我们要自己带粮食去,自己带着米、面和油,就在老师家里做饭。在老师家求学的学生一共不到10人,其他同学都是河头庄附近和本村的。后来我听说,在这位老师门下求学的学生中,出了不少文武名家。
共产党留下了好印象
我们那里有首琅琅上口的儿歌:“天上有个扫帚星,地下有个韩德勤。男女老少齐动员,彻底消灭韩德勤”,说的就是当时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他勾结日寇,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我们都对他抱有极大的痛恨。
1940年,著名的“黄桥战役”打响,陈毅同志领导新四军粉碎了韩德勤的进攻,将其手下的国民党第八十九军消灭,收复了姜堰、海安等地,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韩德勤被消灭了!人们欢欣鼓舞!
从那时起,苏北就由共产党掌控,在抗战后也是重要的解放区,是重庆谈判时争论的焦点。苏北解放区在解放战争中(尤其是“渡江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从那时起,我们接触到了共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他们给我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之所以对共产党产生好的印象,首先就是最直接的原因——土改。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我们家被划分为贫农,分到了5亩地。其次是新四军进驻以后我们有了工作。我二哥当上了收税员,有饭吃、有衣穿,我后来也参加了革命工作。再有就是共产党人的实际作为。那时我们家收住了新四军,他们很守规矩,没有地方睡,就把门板卸下来睡在上面,早晨再装上,绝不打扰我们的日常生活。他们还替我们挑水、收拾屋子。虽然共产党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们给我的印象很深、也很好。他们有组织、有纪律,热爱老百姓,这是老百姓热烈盼望他们到来的原因,也是我衷心拥护共产党的缘由。从这时起,我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初步的印象。当时我还是十来岁的孩子,没有想到在将来,我自己能加入这个令我暗自仰慕的组织,也没想到党组织会不遗余力地培养我。然而那时我已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大致的了解,这为我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人生的第一阶段:懵懂、老实
我那时在同龄孩子当中比较小,但学习还不错,在班里基本上是前两名。我们家的家规不少,我父母也起了模范作用,因此小时候的我守规矩、听话,甚至于老实到有些胆小,在公众场合或是陌生人面前都不太敢说话。在加入共产党后的最初几年,开会时我从来不讲话,一讲话就脸红。面对长辈时我很恭敬,再加上老实、听话,家人和村中的长辈,以及上班后单位的领导对我印象都不错。
这时的我,还只是一个懵懂的普通农村少年,在战争中只求自保,在乱世中浑浑噩噩。我不知道路在何方,只是因为家庭的教育,隐约觉得读书就有出路,就能“出人头地”,就不再是辛苦劳作的农民。然而不论是在日伪占领期间,还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即便我大致有了方向,也不能做到真正的独立和自主。我当时还并不太明白,但迷茫之中,我仍在寻找出路,又找不到方向。
共产党消灭韩德勤,解放苏北后,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有朝气,有奔头;我也看到了一支不一样的队伍,这使我心向往之。
弃学工作
1946年,我读完私塾。我前后学习了8年,相当于现在的小学程度。当时有钱人家的孩子都是读完私塾去上黄中(黄桥镇的一所中学),这是一所正规学校。但那时我大哥的孩子相继出生,家里的条件已经负担不起我的学费,不能支持我继续上学了,于是我就回家开始干农活(即便是在私塾读书时,到了农忙季节我也要参与劳作)。由于人口众多,劳动力又不够,因此我很小就开始做农活,像挑水、种地、耕地、锄草、割麦子、拉车,这些都会,而且干得很细。我还会帮忙打猪草,我家有10头猪、1头牛,我要到水里割芦苇,到地里摘野菜,带回家喂牲口。
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放区需要大量干部。我二哥就在做收税的工作,属于税务干部。后来苏北解放区一度沦陷,他才逃到厂子里去做祭祀用的香。我种地没有多久,解放区就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在土改时,我们家被划分为贫农,因此分到了5亩地。这令我兴奋极了!我们是靠土地为生的农民,有一块自己的土地,是每个农民,尤其是我们家这种佃农所拥有的梦想。我们的想法简单而现实,对于这时的我或者千千万万的农民来说,“做主人”太过遥远,能够做自己土地的主人已经算是个美梦了。现在梦想成真,是中国共产党圆了我们这个梦,怎能不对她产生好感?尽管这时我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但我能切身感受到一点,那就是共产党是为老百姓服务的,是为我们着想的。日本人烧我们的房,残杀我们的同胞,国民党剥削百姓,不论是哪一方来,我们都饱受苦难。共产党一来,百姓就得到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们更是待我们如亲人。我亲身体会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生活,我看到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我积极参与到丈量土地的工作中,帮着测量、记账、定桩、定界。这也算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