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因为我有些文化,而且会打算盘、会算账,当时的指导员吕亮让我主管村里的财务工作,这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我参与到解放区的事务中来,这也让我非常高兴。当时江家堡村(现在是乡镇级)一共有4个干部,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可以为党,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了!
从“黄桥战役”开始,我对中国共产党已怀有极大的好感,共产党又帮助我们得到了土地,我对中国共产党充满感激之情。我积极参与到了解放区的工作中并且积极要求入党。1948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由于当时黄桥还未解放,我们都属于地下党,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
为渡江战役参加培训
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至1948年11月2日结束,东北全境解放。4天后,“淮海战役”打响,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至次年1月底结束,基本解放了华北地区。“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胜利的基础。
就在“三大战役”进行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对渡江进行先期准备。1948年11月份,县里组织了财训班,培训的目的就是为渡江做准备,让干部们在渡江时都能各司其职。培训班组织了好几期,每期都有一百多人,有党员、也有非党员。这次培训的意义重大,当时江北已经基本解放,不少军民都不愿再打仗,一心想回家过太平日子,还有这样的民谣:“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毛主席作诗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在这样的情况下,培训班的成立就尤为重要了。
我是负责财务的财政委员,而渡江所需要的正是相关人员,所以这次培训就派我去了。因为我是中共预备党员,所以培训的同时还要上党课。每天起床就去听课,怎么发粮、怎么收粮,以及如何开收据、记账,培训完又要上党课,晚上打地铺,只能睡在地上。那段日子虽然很苦,生活很艰辛,但我们毫无怨言,热情很高,精神都很振奋。
为渡江战役工作
培训完,我们被分到江边,开始训练军人游泳。当时三野的陈毅和粟裕将军经常骑着马沿江巡视,地方渡江指挥官天天下来监督前线渡江各项准备工作。我们被分到不同的地方,我被派到了太和区滨江。
训练军人游泳不是重点,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收发粮食。那时我们这些年轻干部热情都很高,不光是我们,老百姓都深受鼓舞,踊跃帮忙。能够为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心甘情愿。我的任务就是收发粮食,靖江、泰兴、如皋地区的老百姓自发参与准备,日日夜夜、车水马龙地向江边送粮送草,我们就负责入库并且记录下来,军队来要时再发给他们。
1949年3月初,参加渡江作战的人民解放军部队陆续到达江北,准备工作也正式开始。这时我们就进入了忙碌的阶段:江面上来来往往都是运粮船,热心的老百姓更是推着手推车给我们送来粮食。送来的粮食收进仓库,过不了多久就要发放下去。各个部队的负责人都来要粮,他们拿着粮票和所属部队的凭证,我们就记录下来并发放粮食。一天要收发上万斤的粮食,每一袋都要过秤,到后来衣服都被汗浸透了。身体上消耗很多,但我们没时间吃饭,只能抽空啃馒头、喝口水。
这样过了一段,突然之间,工作量又大大增加。我们没日没夜地干活,也顾不得吃饭睡觉了,饿了啃口馒头,困了就轮着休息一会。那时我们年纪还小,能够了解的信息有限,根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等到后来回过头来看,才明白那几天正是渡江的日子。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开始渡江,3天后南京解放。那时虽然谁也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好日子,但也没有人抱怨,大家都很兴奋。我们的想法很简单:解放了,我们穷人的日子好过了,我们有明天了!我亲自参与渡江战役,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很兴奋,也很骄傲。从新四军打败韩德勤之后,共产党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如今我终于能为解放事业,为党奉献自己的力量,怎么能不为之鞠躬尽瘁呢!
由于工作表现突出,我还被评为一等功,可惜那枚铜制的渡江战役纪念章已经找不到了。
母亲去世
我对自己在做的工作很骄傲,工作中也很开心,但这时发生了让我抱憾终生的事情——在忙于工作之时,我的母亲生病去世了。父亲在此之前就已经去世,具体的情形我已经记不大请,但对母亲的去世我印象尤为深刻。
母亲是得了“大肚病”(又叫“鼓胀病”)去世的。她早就双目失明了,去世前一直在家里熬着、扛着,甚至可以说是在等待死亡的来临。原先家里还为她找了一个郎中,说是包治百病,结果骗了钱就走人了。因为经济有限,从那以后我母亲就没再找过医生,最后就这样离开了还有太多不舍和牵挂的亲人们。
母亲生病时我正奋战在“渡江战役”的工作中,一边是渡江的工作,一边是患病的母亲。我从来没体会过这种感觉,我真想回去看看她!可当下正是工作繁重的时候,这么多人的口粮都等着我发送。我还是留了下来,继续工作,心里想着:忙完了我就回去。
我心里惦记着母亲,却从没往坏处想,直到一天,家里来人通知我:母亲已经走了。我当时悲痛欲绝,一下就哭了出来,放下手里的活,一边哭一边跟着来人跑回了家。
他们说,母亲不想死,因为她对我不放心,去世前嘴里一直喊着我的小名:“三儿!”
母亲这一生非常辛劳,白天给人家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做自己的活,眼睛已经看不清了,还在昏暗的油灯下缝缝补补。她每天早出晚归,百般操劳,又舍不得吃好的。她不在乎自己,对我却是关爱有加。她没吃过一顿饱饭、没享过一天福,就像一台“永动机”,永远在付出,消耗着自己,却没得到过什么。这世上终究还是没有“永动机”,母亲就这样离去了。
母亲没有留下一张照片,没有任何遗物,她在这世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但是在我心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记。她说:“三儿,你是家里我最喜欢也最希望的孩子。”这句话我记忆犹新,我永远不能忘,每次想起来就会特别难过。
守了母亲一夜,第二天一早我就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母亲下葬时我也没有在场。姐姐对我也非常好,但她去世时我也没去,本来已经定好了,我最后还是没敢回去,因为这时我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心态可能还和17岁时母亲过世时差不多。现在想想,不论是母亲还是姐姐的葬礼我都没参加,真是追悔莫及!
母亲去世的时候,我的选择对我个人来说,是有益于事业的发展的。但我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想着,既然选择了工作,就不能半途而废。我那时想,母亲已经去世了,但这里还有许多人等着我、需要我。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也是普通人都有的觉悟。
靖泰县泰和区委组织部
工作内容
渡江以后,组织上把渡江支前的人员都解散回家了,我则被分配到靖江太和区区委组织科,任组织科干事。党员的档案、党员转正、党员所有的填表都由我负责。我们的区委书记是陈仁,区长是孙力行,宣传科长是孙厚贵,组织科长是葛正华,科里还有杨勋。平时我负责党员的档案管理,只要书记出去作报告,我就跟着他一块儿去,帮他记录,相当于他的秘书。在这里我转正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